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逍遥右脑  2015-12-21 11:29

  1、【感动听物】: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期到处是赞叹骇浪,你埋下头,情愿做缄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限的力气。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仍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穷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宏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很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良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大陆,而在走向海洋的进程中,更须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坚强。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能源潜艇研制开创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同意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局部技术材料,是当初斟酌的办法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标支援,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起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造苏式惯例潜艇阅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未几的黄旭华离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装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系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庞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共事用算盘和盘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率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领有核潜艇的国度。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身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屡次失掉国家科学技巧提高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主要奉献。
  2、【感动人物】: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幽微的光,苍老的手,在世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尚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当思考谜底。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的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穷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恰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青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存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范围远远的超越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步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大”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略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褴褛。他17年简直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小气”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赞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始终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涯补助。这些钱他全体捐给了贫苦学生。
  刘盛兰独一收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从前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6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依然惦念着捐资助学,担忧汇款中止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盼望。得知老人住院,良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探访他,照料他。
  3、【感动人物】:陈俊贵——守墓老兵
  【获奖咭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谊。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估,他以自己的举动告知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明所尊敬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抢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终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谊。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业绩先容】: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加入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军队被狂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兵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洋溢的生逝世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纪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就义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收4年冻伤医治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却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探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议,带着妻子和刚诞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结束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义士陵园埋葬,还担负了这里的治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感动人物】:段爱平——老庶民的贴心人
  【获奖名片】:一秉大公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渴望。村落在匆匆饱满,你的身体却渐渐纤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土壤。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理由】:
  于丹:许多中国农村的变更,成绩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确当法,是把身家生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事迹介绍】: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良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货真价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入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革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名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由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全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材已经到重大透支的田地。就是这样,她也不离动工作岗位,天天想着的是要努力再为村民做的事。
  5、【感动人物】: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获奖名片】:妄想天开
  【颁奖词】:
  父亲迷恋那油菜花开的芳香,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推选理由】: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夫父子,坚强地进行着堪称巨大的迷信实际。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豪举,足以感动中国。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明了3株花期长,成长构造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收获,想为养蜂场供给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进培养生产量高的油菜种类,为故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端,乡亲们讥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鉴定,当地部分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扣押。但他仍耐劳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出产栽培的常识。在没有专业剖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察看,凭记载总结法则。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讨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现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惊动。
  2009年,沈克泉逝世,沈昌健仍然是保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实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晓得,这些油菜是白叟最后的宿愿跟挂念。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立刻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储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接踵,只为一株油菜的幻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转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兴许得“缓缓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感动人物】: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育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寻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弘远的抱负,只是辽阔的胸怀;不是富丽的说辞,只是污浊的灵魂。她是忘我的边境少数民族老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苦花匠,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事实。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窗一样取舍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断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废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养。
  墨脱县帮辛乡,因长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入夜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来回;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安全送到家,每年途径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安然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意识她了。2016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城市先生”,节目组顺便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会晤。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尽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能力见一次。村民们亲热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感动人物】: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天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获奖名片】:秋兰为佩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认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仰。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斯缓和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事迹介绍】: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病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央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省,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时常慷慨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菲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峻的腰椎间盘凸起,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6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挽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依据本人多年的临床教训,平时看病不太依附高科技仪器。由于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放工,对患者也极有耐烦,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现在,胡佩兰的记忆显明降落,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形她却记得清明白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处所,便由旁边的学生说明。
  胡佩兰对病人的立场引人注目,她常常说:“医患关联搞不好是因为交换不够,医生只有对病人当真负责了,病人也天然会对医生竭力配合,不论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看待。”
  直至本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持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8、【感动人物】: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膏火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获奖名片】:寸草春晖
  【颁奖词】: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捣毁母爱。草根母亲醉生梦死,为孩子补缀梦想,而深沉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将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妙的欲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荐理由】: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毕生稀缺的物资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可贵的精力财产。
  何东平:亲情克服了绝症,母爱驯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老是充斥力量。这气力给人暖和,给人慰藉。
  【事迹介绍】: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跟着两个孩子的出身,姚厚芝一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即时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抉择了“药疗”.多少年下来,病情没有涓滴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悉,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贯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感到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主意。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6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日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干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珍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谢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留下来,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间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必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告妻子,自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生机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竣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格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肉痛和焦急,因为家里切实是累赘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愿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当初就是一个与时光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性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余奢乞降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感动人物】: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获奖手刺】:克明俊德
  【颁奖词】:
  纵身一跃,却被运气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渡过青春,但你却执拗地信任仁慈,丝绝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咱们知道,你早已站破在所有人的眼前。
  【推选理由】: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冤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争辩潮中,推举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心坎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扬那些大地上每天在产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贵行为。
  【事迹介绍】: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伪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6年11月,方俊明终于取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声誉名称。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嘉奖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实,以致他见义勇为的行动一直未得到确认。对这样一位“好汉”,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对比工伤来处置。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景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法分子作奋斗职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认为蛮为难,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分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奈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昼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6年,一部话剧演出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请求,武汉市通过收集资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进步分子荣誉称号。
  固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素来没有懊悔那次行为。一个家庭的艰苦,一个生命的委屈,这所有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感动人物】: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获奖名片】:松筠之节
  【颁奖词】: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广阔。一生跟随革命、恋情和信奉,辗转于战场、原野、课堂。逾越国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理由】:
  陈小川:读她,我理解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能够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引导干部们污染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脑筋装满天下的情理,才能灵通真谛的意思。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事迹介绍】: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自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夫,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整懂得和支撑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一般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件,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牲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非常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门花在声援乡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接洽工作,被调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前提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心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部署龚全珍到乡亲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仍是老风格,吃住在学校,全身心肠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去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踊跃发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幻想信心教导,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创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干部,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宽大大众做了大批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2016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榜样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道高度赞赏。
感动中国2014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4感动中国人物
2014感动中国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
激动中国2014观后感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4打动中国观后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遗憾?
下一篇: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相关文章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