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20 13:18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如何建构有效的数学课堂?让课堂45分钟有限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真正学习的主人。这又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一、巧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有效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下面是我开展数学教学的部分课堂教学实例:
1.巧用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入设计:
师: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异口同声):看过。
师:如果你的票是5排2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2号。
师:说得很好,如果把排数写在前面,号数写在后面,你的位置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5,2)来表示,(2,5)则表示......
生:第2排第5号。
师:对,如果把位置看成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是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案例我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用实际问题的创设引入情境,电影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规律,通过对排数,号数与位置关系的分析,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就有了活生生的例子,有了一个很好的感性认识。
2.巧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以一个精彩的故事进行导入,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并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案例2]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导入语:
"在一次野炊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正忙着洗碗进餐,其中一个同学问老师’我们共有多少人吃饭?’老师听后灵机一动,就事论事,对这位同学说:’我们共带了55个碗,其中一人一个饭碗,二人一个汤碗,三人一个菜碗,刚好分完,请你计算一下有多少人进餐?’这位同学听了老师的话后,认真思考片刻,便笑着告诉了老师计算的方法及人数,老师高兴着夸这位同学聪明。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这位同学告诉老师的计算方法及人数是什么?"同学们听了故事之后,都积极举手回答。
二、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巧设问题
课堂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高潮也有人称之为"驼峰",如何提高课堂讲解的质量,现在,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如何设置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来论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提好问题,一方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思考方向,提高思考层次。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既激烈又和谐。反之,问题提得不好,有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据我所知,当前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2、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3、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使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巧设提问,启发思维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上课就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愤悱"境地。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不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巧设提问,突破难点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问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为过渡,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我首先提问:
a.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b.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c.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
d.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巧妙地提问,根据知识的情况、课型情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数学问题教学,使数学课堂真正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更好地达到课堂效果和课堂目标。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柳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