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逍遥右脑  2015-11-17 14:04

豆沙中学2015年春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考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 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 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史 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 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4.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 的 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 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隋朝建立,很快被推翻了。你知道它和哪个朝代的历史相似吗?(     )
A、秦朝           B 、西汉           C、东汉         D、 西晋
7.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 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 速了 北宋灭亡
8.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隋文帝时正式诞生                   B.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C.看重门 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D.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10.唐朝的科举考试常设的科目很多,其中进士科第一名被称为(   )
A.探花         B.榜眼    C.状元      D.进士
11.“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其发动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房玄龄       D.魏征
12.唐朝时 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六部的领导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 省        D.御史大夫
1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 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集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 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15.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唐朝农民创制筒车的用途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灌溉     B.耕地     C.播种      D.鼓风
16..吐蕃人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D.白族
17.下列 地区的人民,最早用上纸币的是(     )
A.北宋的江浙  B.明朝的江浙  C.北宋的四川  D.明朝的四川
18.唐 朝陆路交通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广州          C.登州     D.扬州
19..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
我们耳 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
A.鉴真六次东 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0.“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21. 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雕版印刷发明于:
A.秦朝   B.汉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2.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历史典故,通过“黄袍加身”这一故事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他是(   )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23.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是在有利形势下接受议和条件的     B这次议和减轻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澶渊之盟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D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
2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思是说(   )
A.皇帝迁都南方                   B.南方社会稳定
C.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D.北方支援南方
25.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A.杭州        B. 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26. 归纳历史发展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 繁荣与开放
27.穿 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杂技,踢球,听说书唱曲,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
A.交子           B.瓦子          C.市舶司          D.会子
28. 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 ,哪一幅是错误的?(    )


29. 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 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0.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40分)
3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2分)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2)图二中的人物,史称她的统治叫什么?(2分)她统治的时期,在唐朝社会的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2分)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2分)他统治的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


(4)依据所给材料,图中三位人物在治国措施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32、历史思考(10分):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州可谈》
材料二:“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南海诸岛),渺茫天际,天水一色,舟 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
1、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4分)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2、 你知道指南针是什么时期传到欧洲的?(1分)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3分)


33、读图回答问题:(16分)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哪一年?(2分)比欧洲早大约多长时间?(2分)最远到达什么地方?(4分)
 


(2)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 航的原因是有哪些?(4分)
(3)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4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题2(有答案川教版)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带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5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相关文章
【2015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