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11-16 09:56
上了高中,学生们会认为数学是比较难学习的学科:枯燥乏味,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没有规律性,也没有丝毫的乐趣。刚上高中的学生有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学习数学的一种误区,而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建议高中生从四个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应该搞清楚高中数学的课程设置。辽宁地区现在用的数学教材是人教b版教材,共分为必修教材5本,选修部分理科为选修2系列3本、选修4系列3本;文科为选修1系列2本、选修4系列3本,也就是理科共11本书,文科共10本书。而在课程结构上采用螺旋上升的设置理念,也就是选修课程是以必修课程为基础,加深加宽。所以一定要重视高一必修部分的学习,把基础夯实打牢。
其次,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拐杖”,在学生学习初期教师起到了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规范答题、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等等,而一个学生要真正地成长为数学高手又必须适时扔掉这根“拐杖”,不能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要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解题策略。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学生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不去自己发挥创造,那么他就永远不会真正学会数学,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能完全与老师一样的。只有学生自己摸索创造出的方法策略才是最有效的,而且在更多的时候,学生的策略很可能会优于教师的方法。
再次,要先学会“通法”,再研究具体问题的解题“技巧”。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越来越感觉到现今学生思维的灵活,在解决题目时往往能找到比较新颖的方法,很多甚至是老师从未想到过的,让人感到欣喜。但是,恰恰是这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深究之下发现这些学生都盲目追求解题方法的简捷快速,而没有去掌握每种问题的基本解题通法。我们的考试,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考试都是以基本题型为主,而这些题型往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称之为“通法”。所以,建议学生应该首先学会这些解题的“通法”,然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以适当发挥,去研究一些做对那道题的简单技巧。换句话说,不会“技巧”只会“通法”,照样答卷;不会“通法”,只会“技巧”却拿不到高分。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的学习怎么样最终都要在试卷上体现出来,良好的答题习惯有助于学生百分百发挥自己的水平。什么是良好的答题习惯呢?第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第二,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第三,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解答题书写。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只有规范的书写才能保证自己会做的题不丢分,而不会的题目也尽量多拿分。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