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学生诊断指南

逍遥右脑  2010-02-25 18:56


  一流的医师制定指南,二流的医师引进指南,三流的医师在病房,我们教师共同来制定指南,让教学成为按图索骥的活。
  NLP学生诊断指南
  一.学生认知基本素养
  (一).学生视觉表象
  1.视觉表象丰富程度
  师:“从家来学校,脑海中有几幅画面?”
  根据学生脑海中画面的个数判定学生视觉表象是否丰富,个别学生没有画面或者画面模糊,则需要强化。
  2.视觉表象稳定程度
  师:“4/3—3/4=?”(不允许笔算)
  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抬头且嘴巴不能动(防止学生借助声音做记录)。
  根据学生的运算结果,可以确认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是否稳定,存在跳跃的学生答案往往是错的。(这也是很多学生所谓“粗心”的原因)。
  3.请学生阅读一段文字或听一段故事。
  师:“脑海中有什么?”
  如果学生阅读完毕,脑海空有一物,那多是“感觉型”;如果学生脑海中保留很多“文字符号”,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性较大;如果学生脑海中留有很多情景,说明学生善于将外在信息转换为视觉表象。
  4.学生写一段文字分析“V、A、K”
  根据学生文字中V、A、K的比例,校验学生加工信息时视觉、听觉、感觉的倾向性。
  (二).学生的认知程序
  请学生尝试两组眼球活动:
  活动A:请您的孩子眼球快速左上转,然后眼球快速右下转。
  活动B: 请您的孩子眼球快速右上转,然后眼球快速右下转。
  比较活动A、B的难易程度。感觉A相对自如的学生,适应理科认知,感觉B相对自如的学生则适应文科学习。
  (三).学生的时间线
  1.教师请学生谈谈过去、说说现在、谈谈未来。
  根据学生脑海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表象,确定学生的时间线类型,从而校验学生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的特征。比如有些学生忙于当下(易忘事),有些学生井井有条(压力大)。类似地,学生是否怀旧?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
  2.师:“请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根据学生蹦出具体的“有趣的故事”的时间长短,校验学生的记忆检索能力,有些学生“考试塞车”,多是记忆检索问题,“脑子里有,但想不起来”。
  (四).学科偏好与平衡
  1.请学生画一个圆,平分成8个等分,不同的8个等份代表著8个不同的内容(数学、物理、英语、语文、化学、历史、朋友、家庭),将每一个等份以1-10分来计算,衡量每一个内容在自己当前心中的分值是多少?将分值标记在相应的“半径”上,将这八个点联结成八边形。
  学生完成后,会产生强烈的学科平衡冲动,既将八边形转换为正多边形的冲动。
  2.师:“请想象你学英语的情景”、“请想象你学数学的情景”
  学生会发现除了内容之外,脑海中关于不同学科情景的位置、色彩有差异,这恰恰影响著学生的学科情感。
  二.学生学科素养
  (一)语文
  1.学生的结合程度
  请学生阅读一段文字,“今天早上起床,在寒风中刷牙时发现后门口地腊梅花开了,虽然只开了两三朵,还是只开了一半地样子,但是淡淡地梅花香已经闻得到了。”
  师:“读完后,脑海中有什么?”“有什么感受?”
  如果学生画面中有自己,或者只有画面没有类似“香”、“冷”、“幸福”的感受,说明学生结合程度低,这往往影响著学生的感悟水平。
  2.学生的位置切换
  请学生在下面三句话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学生。
  老师认为我是_______的学生。
  父母认为我是________的学生。
  如果三个形容词“类似”,说明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不习惯切换不同位置看待问题。
  3.学生的解读线索
  请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合上书“列出关键词”,并给“关键词”排序,同时请学生关注“脑海中发生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序”和学生脑海中用“画面、声音、感受”表达的内心过程(专业的说法叫做心略),可以鉴定学生的解读线索。
  4.文言文画面、字幕
  呈现学生小诗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脑海中有几幅画面?”
  然后请学生给画面“配上字幕”,根据学生的“字幕”水平校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心略”。
  5.学生的写作心略
  呈现学生一道作文题目(记叙文或散文),请学生校验自己感受的强烈程度和脑海中画面数。
  感受指数(满分10分)低于6分,画面数少于4幅,往往意味著作文“言之无物、读之无味”。
  (二)英语
  1.单词的“音”、“义”、“形”
  师念一单词或短语(句子),请学生关注耳旁的余音是否清晰,如果学生反映清晰,可请学生复述。呈现学生单词的拼写,校验学生脑海中关于单词画面的清晰度。
  余音不清、画面模糊,往往会成为学习语言的障碍,容易导致学生不愿读、不愿学。
  2.语法的“义”、“形”、“用”
  根据学生最近学的语法点,请学生举一小例。
  学生如果没有印象,那是比较糟糕的;学生如果只有语法的规则或者句型的结构,容易养成“像学数学一样学外语”的不良习惯;比较理想的是,学生可以快速嘣出典型的“例句”。
  3.定向能力
  呈现学生一组词汇,比如“Kite、fly 、girl、skirt、run、line、broken、cry”。请学生构想一幅情景。
  这种构想情景的能力,决定学生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水平。
  4.原文的“画面”、“字幕”
  针对学生最近学的英文课文。
  师:“脑海中有几幅画面?”
  然后请学生给画面“配上字幕”,根据学生的“画面数”和“字幕”水平校验学生的英文的阅读“心略”和“主动英语”水平。
  (三)数学
  1.心中有图
  (1)师:“正三棱锥P-ABC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45度,则点A到侧面PBC的距离是?”(低年级可以换成立方体相关)
  学生脑中中立体图形清晰,答案正确,说明学生“心中有图”且视觉表象发达。否则,需要强化“心中有图”意识和视觉表象。
  (2)师:“一提到二次函数y=x^2-x-2,脑子里有什么?”
  如果学生只是记得这个解析式,说明学生不习惯“心中有图”。
  如果学生脑海中有抛物线,但没有精确的顶点和相关交点,说明学生具备“心中有图”意识,但图像不够清晰。
  2.理解层次
  根据学生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
  (1)师:“脑海中有什么?”
  如果学生脑海中只有公式、定义(定理)的符号、文字,学生极有可能以“陈述性记忆”的方式应付数学学科“程序性记忆”内容。
  (2)师:“有没有印象深刻的题?”
  如果学生的题是来自教师的例题,那需要关注学生脑海中呈现的是“自己的解题经验”还是“教师的演示过程”,后者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只会“套题型”。
  有时可以针对某个定理或者公式,关注学生脑海中的“锚定”经验。或者针对某个概念、定义请学生举几个例子。
  (3)针对某种“典型问题”,师:“有没有思路?”、“有没有得心应手的具体的经验?”
  学生往往是“有思路”,但缺乏“得心应手”的具体经验,这导致问题解决思想缺乏经验支撑。
  (4)针对某个“公式”或“定义、定理”,请学生讲一讲。
  主要校验学生明晰的程度。
  3.直觉化检测
  根据学生学的知识,呈现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例题),关注学生的第一反应。
  4.解题心略。
  呈现学生一道题,关注学生读题、思考的内心过程。
  此处的关键是学生是否将已知条件在脑海中呈现、有没有“鱼”(通性通法的支撑经验)。
  (四)物理
  1.感受性
  师:“一说到浮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一提到电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如果没有感受或者感受指数低,需要强化“感受支撑”。
  2.直觉化错误
  师:“两个电阻并联,其中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物体分别受水平方向F1、竖直方向F2两个力的作用,F1和F2做功分别为3J、4J,两力合力做功为多少?”
  直觉化错误往往预示著学生对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有感觉的,但这种感觉是错的。
  3.理解层次
  根据学生最近学习的物理知识。
  (1)感受支撑
  师:“什么经验告诉你,理想状态下,不同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状态相同?”,“什么经验支持你认同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学生对于很多物理定律认同感不强或者产生错觉,多是缺乏正确的感受支撑。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脑海中的“锚定”经验。
  (2)表象支撑
  师:“一提到平抛运动,你脑子里有什么?”、“一提到欧姆定律实验,你脑子里有什么?”
  有时可以针对某个定理或者公式,或者针对某个概念、定义请学生举几个例子。
  学生如果关于物理知识只是停留在“符号表征”、“言语表征”的话,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不利于“学院脑”的形成。
  (3)模型支撑
  根据学生最近物理学习内容,教师呈现一种生活现象、物理实验或者物理问题。
  关注学生是否将现象抽象成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将现象翻译成物理过程。
  学生往往是“有想法”,但缺乏“物理模型”的支撑,这导致问题分析不合理或者不严谨。
  (4)针对某个“公式”或“定义、定理”,请学生讲一讲。
  主要校验学生明晰的程度。
  4.解题心略
  呈现学生一道题,关注学生读题、思考的内心过程。
  此处的关键是学生是否将文字转为表象、表象转为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翻译成数学模型。
  (五)化学
  1.记忆关键词。
  请学生在圆圈中心,填上一个“知识点”(比如氧气、金属、原电池等),然后依次填满圆圈周围8个区域(可以是图形、文字)。
  有时还需要“逆”过来,在圆圈中心填上“性质”(比如沉淀、强氧化性)。
  化学学科,相关联的陈述性知识较多,这个诊断可以校验学生化学知识再现的程度。
  2.感受性
  师:“一说到氨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一提金属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如果没有感受或者感受指数低,需要强化“感受支撑”。
  3.理解层次
  根据学生最近学习的化学知识。
  (1)表象支撑
  师:“一提到摩尔浓度,你脑子里有什么?”、“一提到镁条在氧气中燃烧,你脑子里有什么?”
  有时可以针对某个定理或者公式,或者针对某个概念、定义请学生举几个例子。
  学生如果关于化学知识只是停留在“符号表征”、“言语表征”的话,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不利于“学院脑”的形成。
  (2)针对某个“公式”或“定义、定理”,请学生讲一讲。
  主要校验学生明晰的程度。
  4.解题心略
  呈现学生一道题,关注学生读题、思考的内心过程。
  此处的关键是学生是否将文字转为表象、表象转为化学过程,然后翻译成数学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NLP物理教学法
下一篇:注意力与改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NLP学生诊断指南】相关文章
【NLP学生诊断指南】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