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5-12 11:52
前未几,美国一家网站,贴出这么一道测试题。如果你来日就要分开这个世界,请问:1、你盘算给你儿子留下一句什么样的忠告?2、在最后一天,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3、你想带一件什么东西离去?
该网站说,1902年,弗洛伊德为了寻找人们最实质的憧憬,设计了这道题。今天正好是一百周年,咱们受海伦•凯勒慈祥基金会的委托,把它从新颁布于众。假若您有兴致对此作出回答,并留下信箱,你将会收到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
在网上我没有回答测试题的习惯,也不爱好读来自这个虚构世界的访客留言,更不须要什么礼物。然而当我看到海伦•凯勒这个名字时,我仍是在这道测试题眼前停了下来。我想兴许我的点击,就是次慈悲行动,由于我晓得,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给它一次点击,广告商就会多付它一局部钱,成语故事。
我翻开测试题,发明已有14358名访客来过这儿。为表白对这位世界上最巨大的盲人的敬意,我规行矩步按请求作了如下答复:
你留给儿子的忠告:做你喜欢做的事。
你最后要做的一件事件:全家所有的人,坐在草地或花园里边野餐边唱歌。
你想带走的一件货色:不。
最后我填上本人的伊妹儿信箱,发了出去。
我的点击是否能够给海伦•凯勒慈善基金会多带来一份收入,不得而知。然而,当我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我心里忽然有一种肃穆的紧急感。是的,如果我明天就要逝世了,我当初会怎样呢?我还会只顾应用和透支生命,而不知咀嚼跟享受性命吗?我还会以为,一个人的身份和价值,取决于他赚钱多少吗?我还会对孩子犯的一个小小的过错呶呶不休吗?我还会对是工作还是辞职当机立断吗?
合法我陷入这种寻思时,儿子敲门了。他放学回来了,我敏捷起身,帮他打开房门,并摸了一下他的脸蛋,儿子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问我怎么了?我没有回答,因为当时我的心被那道测试题洗得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干净。
前不久,我在收拾我的伊妹儿信箱时,发现里面有一份贺卡。打开之后,一段彩色的文字呈现在屏幕上:敬爱的友人!对这个测试不在于你作出怎么的回答,而在于你是否能用它时时提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