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5-05-02 16:49
高中生励志文章:爱护高中,享受学习
李蔚明,女,2001年进入黄冈中学学习,学习成绩长期稳居全校第一。2004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级学生。
分数虽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划。
真是日月如梭,期末考试前征订车票时才猛然发现离开黄冈已有半年。适应了北京的风沙和干燥,也爱上了它高远的蓝天和清朗的月光,然而时时想起的,还是长江的脉脉流水,龙王山头的落日,汉川门上空的点点星光。无论你走向何方,家乡老是一缕割一直的记忆,母校则是这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页。
故乡和母校的精力,早已浸透你的骨髓,流动于你的血液,时时影响着你的言行……
高一的遗憾
我初中就读于城区的另一所学校,中考时以平平的分数跟着城区的大部人马一齐收到黄冈中学的录取告诉。当时的心情早已含混,但总归是怀揣着几分忐忑和几分空想踏入黄高校门的。
高一的课表排得颇为硬朗,一天七节课外加迟早自习。课程种别倒也丰硕,不仅包括了我们很不屑的政史地生,记得还有一门机械制图。如果说当时还未断定的高考模式给了前四门课的老师以强迫大家当真听讲的机会(这些老师们最为常用的策略是无奈地摊开手说,谅解大家很辛劳,但是高考要考),教制图的老师则面对一个嘈杂至极、超过半数人在看着其它书的班级,只得恳切地忠告我们:这门课很有用,能帮你在脑筋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空间,对学习立体几何大有辅助。惋惜人们大多不能看得如斯之远,一年的机械制图课在大半人那儿是改为自习。至于当前做几何题素来都画不清庞杂图形,时时得拿几只铅笔搭积木,不知是否是不认真听讲的后遗症。
当然大家并非只围着高考转,每周两节的体育课缺勤率就颇高,而且通常都很投入。周五下战书将体育排在第一节,紧接着的政治课上就偶然有人因膂力不支而呼呼大睡。当时还开了美术观赏一课,虽没有体育受人欢送,但大约因其听起来绝不费心,比制图课听课率稍高。授课老师很认真,感叹中国疏忽美学教育导致难以发生巨匠,不知其是否与蔡元培先生倡导美学教育有所见略同的高超。
回忆起来,高一的日子很像一位学长形容的大一,平坦,润滑而无限阶可导。那时高考还显得遥遥无期,作业进度也不太快,在井井有条的学习中,自发收成不小。独一后悔的就是起初对地理课鄙弃的立场导致后患无穷。教我们地理的是位很年青的老师,极为认真,可以观看流星雨一事是她通知我们的,后来她还在周六组织过班上同学去校地理台观测。可惜我那时以为她讲课纯念课本,遂听讲不太专一;成果几周下来,发现自己落下太多,听后续课程颇有听天书的感觉。这以后地舆学习就陷入恶性轮回,一学期下来,只觉糊里糊涂什么都不懂。虽则靠考前的突击狂背骗到了不坏的分数,但这时才意识到分数着实不能代表什么。时至今日,对岩石分类、地壳结构、宇宙组成还一窍不通。这门本该在我们眼前翻开残暴的宇宙和神妙的做作神秘的学科竟水浇鸭背似地从我身旁溜过,真实 未审让我后悔莫及。
进入高二,文理分科逐步成为大家暗里谈论中最热点的话题。我开始为自己该选哪科犯愁。一年下来,发现自己面临着各科成绩相称这一平庸的现状,于是开始爱慕那些显明偏文或偏理的同学,认为至少他们明白自己未来的途径。
我那时恋着央视的“环球”节目,自以为对历史有兴趣,又因为高一读过不少涉及考古发现的闲书,对考古也颇有几分向往。然而听说文科生必须没日没夜地背书,还必须能对资料进行透辟剖析,体系论述观点;这观点既要独创,又不能脱离课本,既不能是空喊口号或老生常谈,又不可违反四项基础准则;因为深感自己驽钝的思维无法控制如此玄妙的学识,最终还是取舍平庸和稳当,留在了侧理班。上大学后,有幸与历史系的同学住在统一栋楼上,时常听到她们诉苦说被一个琐碎无聊自己毫无兴趣的论文标题折磨得苦楚不堪,暗暗庆幸当初没有头脑发烧。
分科一事,在有些人看来只是一个天然学习过程的一个拐角,对另一些人却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大学的一次英语听说课上探讨人生选择的话题,大家不谋而合地提及高二的分科。当时期课的助教告诉我们,她高中阶段理科挺好,但听说从事科研需要首先经由一个漫长的学习进程,念完本科后必须接着读硕士博士等等,实在不愿忍耐如此之长的寒窗之苦,于是选择学习看起来绝对轻松的语言。没想到临近毕业,盼望留在学校工作,又发现还是需要争夺一个更高的学历。她把此事当笑话说给我们,可我们都听得出她轻松调侃的口吻中淡淡的悔意。当然她最后总结说,兴许爱好后悔是人道的一部门,也许我们当初所作的选择原来就是最好的。
一年多后蓦然回想,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却后悔当初做出选择的方法。能以最蹩脚的理由做出准确的选择,自己还是颇为幸运。当时大多数人斟酌得最多的,似乎是选择哪一科更有可能让自己步入名校乃至北大清华的校门;家长们可能考虑得略远,讨论着学什么轻易就业。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为实质的问题。分科在一定水平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选择科目也就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上选择了我们将来的事业。实在,我们在问自己是选文还是选理时,最应该问自己的是,我们毕竟想成长为怎样的人。如果能苏醒地回答这一问题,考试的难易甚至师长的意见都不应该左右我们的选择。在必要的时候,捉住了症结,就要有勇气消除外界烦扰。当然,一旦选定了道路,就无需反复和后悔。人的潜能很大,即便你后来觉得所选的道路不是你心仪憧憬的,只有沿着它英勇地走下去,以你的勤恳和智慧,定能走出一路出色和绚烂。
高三记忆:平淡是真
高二的暑假很热,可大家一面抱怨着,一面还是拎着书包于八月初提前开始了我们的高三生涯。当时大家都攒足了力量,雄心勃勃,一上来就耐劳得有些夸大,以至班主任还提示大家,不要忽然学得太晚,学习时间是要缓缓加长的,在这一点上学校以后会采用办法。他大概没有料到多数人的热忱连续不超过两周,时间一长,又一切依旧。
当然学校订毕业班学生时间相称照料,为避免我们凌晨在食堂排队延误时间而容许高三学生提前十分钟下早自习,除活动会外的活动也都与毕业班无关了。有人所谓高三痛苦,大约就是嫌它枯燥。自然,外加考试频繁。先前的期中期末改为每月一次的大考,其中还交叉着第一轮复习的单元测试。大家开始警戒着排名,拿头一年的高考录取榜比较着自己的名次,盘算自己一年后将去何方。
当时排名略靠前的学生之间攀比拟为重大,他们中风行的风尚是见缝插针地看待时光,课间非常钟全耗在训练册上,放学铃声一响便冲向食堂,以最疾速度解决问题,又破马冲回教室。晚自习后常赖着不走,直到治理员熄灯再摸黑分开。传说住校生有不少熄灯后打电筒看书至深夜的,但无人否认,也就无奈考据。
另一风气就是使劲做题。每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市道出卖的各类温习资料,而风闻当时排名班上前几的几人不仅做完了自己手头的一切参考书,而且处置掉了四周同学的全体材料。再怠惰的人在此种空气下都未免觉察了几分炸药味,虽则我以自己平淡的才能始终无法懂得蠢才们如何能达到用一中午时间做完大半本习题集的速度。
几回月考下来,发现已结束了第一轮复习。进入第二,第三轮复习,象征着考试更多,高考也邻近了。高三下学期,并未如我们先前假设的那样涌现排名的定型,理科班这边似乎年级前二三十名的同学旁边稳定很大。这个局势一直持续到高考。或者这样也好,给了更多人发奋的能源,只是最后也给更多人留下遗憾。
传说中惨烈无比的测验真正降临时,所有都显得很平庸。熟习的教室里反复着在从前的一年里已练得很熟的动作:发卷,涂卡,填姓名等栏目,做题,组词。固然事后据说有人缓和得整夜失眠,在警惕线外等着进入考场时大家都显得颇为冷静。
终极成绩出来时,我们班好像考得不错,包揽了理科班年级的前五,有些出乎大家预料。第一名的同学仍是市里理科第一,成为北大清华争相录取的对象。
我以平凡的分数停止了在黄高的三年。然而切实也无可埋怨,由于学校和专业的第一意愿都得以满意。
然而有些人则没有如此荣幸。后来在学校颁布的录取情形榜上见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后面写的是确定比他们的妄想差得很远的学校。他们都很优秀,而且三年来始终脚踏实地地学习,因此总感到如此多的付出和汗水应该取得更好的回报。
领取录取通知书是班上的最后一次群体运动,大家用回顾三年的得失给自己的高中生涯划上了句号。
可以说,在中国,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为长远的历史,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美的校园,有许多学校有比黄高更进步的装备,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优秀的师资,而且,当然,有很多学校有比黄高更好的高考和竞赛成绩。黄高并没有成绩每个学生的幻想。它以前几届校友们录取榜上榜首的几个辉煌的名字给了很多人更高的冀望,也就给很多人带来了他们可能本可以防止的绝望和疼痛。我们当然在这里学到了一些文明知识,但这并非它的特殊所在。黄高在从它的校门走出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留下了某种烙印,这是黄冈这一方水土特有的精神。( )这种勤恳,朴素,用坚强的意志抵御任何艰苦,以不承认失败的信心一往无前的精神,在那些以斧锤和镰刀在这贫困的土地上努力生存的父老乡亲中得以继续和传布。黄高没有许诺给我们每个人名校敞开的大门,然而无论你走向何方,它所灌注给你的这种精神足以支持起你四年乃至毕生的自尊与自负。
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
回想高中三年的学习,播种颇多,教训也不少。当初以惯有的反水心态谢绝他人的倡议,后来就必需面对其成果,其一就是被很多波及人生抉择和应答将来的问题所困扰,如作为一个人应当怎么生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当我开端乐意听取他人的看法时,才发现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告知我尺度谜底。时至本日,我仍未找到可托的答复。所谓教训教训,全是个人偏激的领会,对别人未必有用。这里只能就自己半年来的反思表白一点个人的见解。
请尊敬你们的老师。
在陈省身先生逝世后的第一次多少何课上,咱们的老师谈到此事时,援用了一段话,给我印象十分之深。粗心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做出前人未做过的工作,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表演承前启后的角色,这是很巨大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然而有些人将前人的思维传授给后人,从而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这样的人生同样是有意思的。
我想,我们的老师正属于后者。他们也许没有创建艰深的实践或抒发奇特的思想,他们可能有种种大家看不顺的毛病,然而恰是因为每一代人中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一般人将生命投入教育下一代的事业,才使得人类文化的火种得以代代承传。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请珍惜同学间的情义。
如果你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不要将这看成是压力甚至对自己的要挟,而应该珍惜你的幸运。不要惧怕同学成为人才而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国的人才实乃太少而不是太多。因此,当同学向你求教问题时,不要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而应付;当你悟出好的方式时,慷慨地与同学分享而不要遮遮蔽掩。同时,学会宽容。不要因为室友偶尔把脏衣服放在你床上或不留心碰翻水杯弄湿你的字典而耿耿于怀,几年以后,当你在电发话器里听到千里之别传来的熟悉的声音时,也许你将悼念她的豁达和风趣,她顽皮的酒窝,你生病时她的过细和体贴。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虽然将留给我们许多暖和的记忆,然而最为关键的却是掌握和珍惜现实的领有。
请从当初起就尽力学习,打好基础。
读高中时,仿佛风行过这样一种观点:高一高二可以多玩,成就不太差即可;高三拼上一年,可以很快提高成绩,同样能步入重点乃至名校。这样既轻松又有后果,最为划算。
我没有讲究过实验此法的到底有几人或其效果如何,因此其事实可行性权且不管。这种观点好像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除了作为名校大门的敲门砖外一无用途,因此聪慧人应该研讨怎样用起码的力量和时间骗过考官的眼光。对于这种假设,我不敢苟同。高中教导所传授的,是最为基础的迷信常识和人文素养,它们的重要性将在大学乃至更远的学习中得以重复的体现。就自己大学半年的浅显感想而言,在极限问题中反复呈现的放缩不等式的技能,在高级代数证实中屡显神威的数学演绎法,都在高中数学课上有所涉及。
高中三年,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精神抖擞,思维灵敏。高中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时段,而不仅仅是对一场考试的筹备。因此,请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和每一个课题,无论它是否是考试重点。一些极为重要的概念很可能因种种起因并非考试的重点。上高代课讲到映射时,老师每每感慨因高考时此项内容很少涉及,导致急功近利的学生不肯多下工夫深刻理解,后患无穷。
不要太在意分数。
记得曾读过一篇谈对待工作与报酬的态度的文章。作者将人划为两类:对于第一类,工作第一,报酬第二;对于第二类则刚好相反。作者说,这是差别一个人的根本差异,而一个有知识或有胆识的人其实不可能把金钱作为他孜孜以求的重要目的。我想,套用他的分法,学生们同样面临追求高分和汲取知识孰轻孰重的衡量和选择。并非两者必定有抵触,正如一个人完整有可能既酷爱自己的工作又享受丰富的报酬。然而对此问题我们仍需有一个明白的态度,因为我们时不断须要在渺小的问题上做出挑选。
分数当然很主要。虽然当下不少高校订开始尝试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然而对大多数高中生,决议他们四年大学生活将在哪里渡过的仍只是一次考试的分数。在印象中,高中每一次小考试的分数都被不少人热切地关注;不少人为提高一分两分,而抱着能在考试中遇到原题的幸运心理整本整本地做各类模仿卷;不少人为全力应付考试而放弃了保持多年的兴趣喜好;不少人为逢迎改卷老师的胃口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和作风,或任凭自己的思维被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同化。让我极其愧疚和懊悔的是这不少人中经常包含我自己。当时极流行的思潮以为,进入不同的大学就似乎进入了不同的煅轧工厂,决定着你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于是也就有了决定运气的要害的一两分之说,等等。
以自己在北大半年来的感触,当时不免将学校的作用过火夸张了。一所好的高校至多能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和成长的义务则全在你本人。北大有很好的老师,但只靠听课是难以学好的。老师们并不找上门来给你辅导,只有擅长思考和发问的同窗才有更多与老师交换向老师学习,进步自己的机遇。北大有丰盛多彩的讲座,但假如你没有好的学习基本和高的学习效力,你只会被繁重的课业压得疲乏不堪,在敷衍功课跟考试中疲于奔命,基本就不时间宽阔视线。总的说来,名校为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供给了最为优胜的前提,然而只有那些有智慧,有胆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才干充足应用它。不要认为为了到达名校的成功此岸,我们能够从性命之舟上暂且扔出独立的思惟,赫然的个性和普遍的兴致,上岸之后再将它们从水里捞起来;你可能会扫兴地发明,有些货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早已起了奥妙的变更,有些感到则一去不返了。
因而,分数诚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常识的吸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训练而就义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期近而打乱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打算。顺便说说,一味寻求高分的人往往得不到高分。在大一的上半学期,有幸结识了良多优良的同学。他们中有热爱数学的,课间不是捧着本谈拓扑的英文教材,就是拿粉笔在黑板上画着非欧模型;也有兴趣广泛发展全面的,斜对面寝室的省状元就除排球外无球不打,国际大事无不关怀,摄影技巧叫人叹为观止,文艺汇演上的一曲独唱博得满堂欢呼。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提高自己高考或是比赛的分数的,但我晓得在北大的半年里独独没有碰到成天捧着模拟卷揣摩老师会出怎样的考题的学生。
三年的时间是生命中极为厚重的一局部,好好珍惜,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利用它丰富和完美自我,不要将它挥霍在无谓的琐屑较量上。
不要废弃思考。
高中时代是人的终生中最为敏感和热情的时代。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对哲学话题的思考,对彼岸关心的神往是青少年的本能,甚至是某种心理需要。不要让对考试和排名的担忧挤占了你心灵中本该划给思考的空间。前几天读过一篇文章,感想颇深。作者说,十几岁的生命不是赏给我们去为未来的赋税优惠和典质支付而懊恼的,“事实上,依据发展生理学的请求,这段时间应该花在浪漫的理想,形而上的追问,对全世界和平与公正的争辩上。当然,对这些重大主题过于关注,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在这个现实社会发展自己的生活技巧和策略的机会。但是那些从不做梦的人将失去更多--他们会失去才智、感触力、想像力,而且从久远来看,会失去他们不朽的灵魂。”说得极为中肯。
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不要将高中哪怕高三生活看成炼狱。生活的本质并非刺激与浪漫,只是平淡的辛苦与收成。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从平淡的生活中休会乐趣:从开满道旁的野花和洒遍台阶的阳光体会天然之美,从师长和同学仔细的关爱中体会世间之情,从课本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简练规整的公式中体会智慧之玄妙。高中生活将会成为你记忆中极为残暴和温馨的一页,请好好珍爱并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