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11-30 14:08
首先,我们归纳一下前面总结的从一无所知到解题能手的三个步骤:
简单学习(掌握知识点)→系统学习(建立体系)→理清思路(解题)
我们总结这三步的过程,都是用理科的题目来举例,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用文科的学习来看一看这三个步骤的效果。
学文科的道理其实和理科一样。我自己在高中就是学文科的,这三步在文科中同样管用。比如说政治里面的哲学原理,很多人觉得枯燥无味,记忆起来也很痛苦,如果把中学的所有政治知识加起来,简直就是天量的记忆负担,简直无法克服。还有历史地理,似乎都是一些纯粹的死记硬背的功夫。以至于有人说:理科主要靠理解,文科基本靠背,说得我们这些文科生好像都成了只会死背书的呆子。实际并不是这样。我到各地讲课的时候,常常给同学们举例说:
“高中哲学其实东西很少,讲了半天只讲了一句话,你真把这一句话搞清楚了,学习起来就简单得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了!”
……现在,不论你是几年级,或者是教师或家长,都请把自己假设成为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哲学一无所知,从0开始学习,最终要在高考场上实现解题,拿下高分,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第一步,是简单学习。我们要通过简单的理解、记忆、练习把各个知识点学一遍;
第二步,系统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众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我们大脑里面建立了这样一幅完整的体系图:
这幅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全貌,我们在回忆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就变得思路很清楚了:
第一层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
第二层次:世界是物质的,分为两部分: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第三层次: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从三个方面论证: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
然后,我们再来梳理“物质是运动的”这个二级关键词下面的层次和知识点。
……
如此反复,我们甚至可以轻松地做到闭着眼睛就把整个辩证唯物论完整地复述一遍,要知道,这可是厚厚的一大本书的内容。如果没有系统的梳理,要把这么多知识点一个一个硬生生地背下来,谈何容易!
通过简单学习和系统学习,我们还需要第三步:用第一章讲的正确的思维模式来解题。
现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已经结束,进入了2002年的高考考场:
2002年的全国高考,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以前是七月高考,2002年起改在6月了),但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窗外知了叫得正欢,考场里却一片死寂。讲台上坐着表情严肃的监考老师,两只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来扫去,严防任何人作弊。所有的人都在埋头做题,你自己也被这种紧张的气氛压抑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只看见试卷上赫然印着这样一道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到:“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养殖业外,还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这道12分的大题你应该怎么做?
有人一看,哇,哲学启示!哇,12分!赶紧把自己所记得的全部哲学启示都弄上去,答了足足12点,密密麻麻写了一大篇。答完之后还自我安慰:我写了这么多字,12个要点,一点给我一分不就行了?
这样的想法当然很好,惟一的问题是阅卷老师并不支持他的这种观点。老师看见密密麻麻一大片就开始皱眉头,心想:这学生不错,知识还挺丰富,字也不少,就给你两分吧。你这道题就算完了。
如果你学习文科仅仅靠简单学习死记硬背了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点,那么这道题也就是这个结果。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这样:
首先我们要来看问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三个“围湖造田、退耕还湖、转变”。
从“围湖造田”我们会想到什么?破坏自然环境。退耕还湖呢?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此外还可以从材料里面看出,保护环境的结果是人类也从中收益(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前面两个关键词都联想出了“环境”。环境如果用哲学的概念来归类,就是“客观世界”。人们保护还是破坏环境,就是“改造客观世界”。这个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的哲学体系图里面“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人类可以改造世界,如果符合规律,就从中受益,如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从“转变”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既然要求是哲学启示,我们当然应该从哲学内容里面去想。哪些跟变化有关系呢?仍然从体系图里面搜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把搜索到的关键词和前面想到的内容对比,不难想出这道题目应该围绕“规律”来回答。
具体的思路图如下:
通过对上面思路的整理,我们就知道该如何作答了。由于这是12分的大题,不能光干巴巴地答上两点原理,还需要根据原理对材料做一阐述:
(1)人类对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规律是客观的,人该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规律的行为可以从自然界获益,违背规律的所为必将受到自然的处罚。
(3)在洞庭湖区,以前人们不认识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违湖造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规律惩罚;现在开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维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小结:
1.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其实只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是在学习的时候把知识学好;第二是在做题的时候正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题;
2.学习的时候,单一的知识点其实不难学,但当知识点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犯晕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进行系统学习;
3.所谓的难题,无非难在两个方面:第一考了很多知识点;第二知识点之间跨度大。只要我们脑子里面有一张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和解题思路图(具体做法参见后面的章节),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4.从一无所知到解题能手的三个步骤:
简单学习(掌握知识点)→系统学习(建立体系)→理清思路(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