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11-14 19:39
严格意义上的劳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从婴儿时期开始,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最原始的劳动活动。但是这些劳动活动并不能创造什么财富,因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劳动
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劳动的意义,同样也不在于生产物质财富,而在于通过这些劳动活动,使儿童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使儿童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劳动的技能和技巧,使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学前儿童的劳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自我服务的劳动,例如,自己穿衣、脱衣、洗脸、洗手等等。其次是参加家庭或幼儿园里的简单劳动,最常见的是值日生劳动,例如打扫灰尘、扫地、收拾玩具、洗茶杯等等。也可以做一些带有生产性的简单劳动,例如,在拔草、浇水、捉虫、拔萝个、剥花生等、做纸工、做玩具等。
在整个学前时期,儿童的劳动活动也在不断发展着。一般说来,小班儿童还不能把劳动和游戏区分开来,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劳动的任务,例如,当成人委托儿童去取某种用具(如雨伞)的时候,儿童或者把雨伞当作枪扛在肩上,或者把雨伞当作马骑在胯下。而且,他只满足于劳动过程本身,而不注意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很差,很多地方需要成人的帮助。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一般还不大理解。
中班儿童,开始能适当地把劳动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劳动中,如果儿童做游戏,当别人提醒“这不是游戏”的时候,他就能好好地进行劳动。这时,也开始能制订自己劳动的过程,预见最近的劳动结果。当然他们还不能制订和执行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儿童劳动的独立性也大大增加。开始能理解一些劳动的意义,如“人要是不劳动就没有吃的”。
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在劳动中,更关心的不是劳动过程本身,而是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也提高了,已经能掌握某些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能评价自己的劳动质量。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说,“不劳动什么也没有”“没有劳动,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