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逍遥右脑  2015-02-26 13:21

  村庄前面有一颗弯腰树,像个佝偻的白叟,树根紧咬在坝上,树身弯向大路,拦住了过往行人。这是一棵老柳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当地的老乡把这棵树当成神灵,过年过节都要到树下烧香膜拜。
  
  这是一条古老的官道,从唐朝就开端修筑,沿着长江南岸,自西向东,棉延数千公里。古时候,这条官道是进京的官员、淘金的商旅必经之路。这棵奇异的柳树,它长得如此粗壮,如斯怪异,又如此“蛮横”地拦住人们的去路。到了这棵弯腰树下,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行路的低头,概莫能外。
  
  方圆多少十公里的范畴内,人们都晓得这棵弯腰树,都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哲理名言:“人到弯腰树,不得不低头。”
  
  我始终在想,在弯腰树下,低头哈腰,这冤屈吗?大雪压青松,青松的枝头并不是插直的,而弯成了一张小弓了,以便让积雪从头顶上滑落。青松由于理解“抬头”,得以完好存活,不像翠竹那样因一味坚强而被折断。青松低头,这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种策略。
  
  作家王蒙在五十年代末被下放劳动。他没有自强不息,不以逝世抵御。

  1963年的一天,王蒙做出了影响他毕生的重大决议,为了避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暴,伤感散文,他举家分开北京,迁居到千里之外偏僻的新疆。王蒙的这个举动,看起来仿佛是退缩了,是向当时的“威望”低头了。但实际上,他在新疆16年,勤恳学习维吾尔语言,深刻思考社会人生,身心也得到养精蓄锐,播种颇多。文革一停止,王蒙便以自成一家的文风,厚积“勃”发,成为新时代文学界的领军人物。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

  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高。”

  那人不懂得,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

  苏格拉底象征深长的答复:“所以,人要想久长地破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如许睿智的苏格拉底!

  当然,低头不是下跪,不是为了得过且过,而是为了避开危险,积累能量,为人生博得更好的发展。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向弯腰树低头,就是向天然低头,与做作协调相处,有什么不能够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一分钱,一分货
下一篇:向往已久的城市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相关文章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