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_诗歌鉴赏

逍遥右脑  2015-01-28 16:46

三月的一天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

三月的一天。

令人不安的灰色的海上,

刮着湿、闰的地中海的热风。

一座古老肃穆的教堂紧贴山岩耸立着,

从那大门上面洞开的钟楼里,

时而传出悠扬的钟声,

应和着海的叹息,

撞击并最后融入峭壁的沉寂之中。

(薛菲译)

【赏析】

《三月的一天》是南斯拉夫著名诗人伊沃·安德里奇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三月里作者航行海上之所见为题材,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描写也很到位。作者先从自己对海的感受写起:“令人不安的灰色的海”和“湿润的地中海的热风”,营造出一种不安定、躁闷而压抑的氛围。“灰色的海”映照出阴暗的天空,给整个景色以及整首诗歌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雾气,加深了气氛的凝重感,同时也为后文描写“古老肃穆”的教堂以及海浪拍击岩石的景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教堂”在视野中的出现,的视野开阔起来,突然闯入的教堂令人欣喜。这是欧洲很典型的海上风景,经常能在突出的海角或是临海的悬崖上看到巍峨的建筑,碉堡或是教堂。茫茫无垠的大海上出现的建筑,伤感句子,因为浩瀚大海的衬托,看起来仿佛是凌空而建,更增加了威严的气势和凄冷然而孤傲的气质。然而作者马上又从眼睛所见的景色转而描绘耳朵听到的声音:“悠扬的钟声”、“海的叹息”和“峭壁的沉寂”,仿佛是闭上眼睛感受海与建筑合为一体的风景的独特之处而得到的特殊感悟。诗歌也由此上升到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终究还是要化于沉寂之中。一切的动荡、变幻,到头来还是要归于平静。不管是以“叹息”还是以“撞击”的方式,安宁才是大自然的常态。

《三月的一天》看似写景,但是整首诗却不限于描绘景色,而是借景抒情,寄寓了作者面对古老的历史而生发的深沉而凝重的感受。这座耸立在海边山岩上的古老的教堂,就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了物换星移、世事变幻、人间沧桑。

作者的感慨之情贯穿整首诗歌的始终:从第一节的“令人不安的灰色的海”、“湿涧的地中海的热风”,到第二节的“古老肃穆的教堂”、“海的叹息”,都融进了作者深沉的体验和无尽的欷?。这与安德里奇一直关注的历史题材相一致,例如他的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以一座大桥的兴废,追述了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波斯尼亚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他描绘了南斯拉夫四百年的历史画卷,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苦难中可贵的斗争精神。

安德里奇擅长历史题材。他雄奇、矫健的诗风也与他对历史的沉思有很大的关系。他的诗歌中所透露出来的沧桑之感与对世事的洞见,也是缘于他对历史的透彻了解。这首诗写得诗意盎然,例如把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称为“海的叹息”,又例如对“紧贴山岩耸立的教堂”、“悠远的钟声”的描写不仅意境幽远,而且令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吴丽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春游_诗歌鉴赏
下一篇: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月的一天_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三月的一天_诗歌鉴赏】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