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12-30 12:20
在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在外与敌国作战的将军,因为种种起因总是吃败仗。在又一次被敌人战胜之后,他急奏天子,一方面讲演情况,一方面追求对策,请求援兵。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话是“臣屡战屡败,……”,他的上司看到这个奏折,感到不妥,于是拿起笔来,将奏折上的这句话改为“臣屡败屡战,……”,原字未动,仅仅是次序的转变,登时将底本败军之将的狼狈变为好汉的不屈不挠。这里我们不关怀这个故事表白的权谋方面的含意,我们探索的是为什么"屡战屡败"会转达给人失败和疼痛的感到,而“屡败屡战”则带给人愿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点残暴的试验。将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低电流,使小白鼠受到固然不致命,然而会引起相称苦楚的电击。如果将笼子门翻开,小白鼠会立即跑出笼子以回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碰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而后被挡回来。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妄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妨碍。终极,小白鼠学会了屈从,它匐在笼子里,被动地忍耐着电击的折磨,完整放弃了逃跑的打算。这时,人生语录,即便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伸出笼外,它也不会自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失望而被动地忍受着苦楚。小白鼠的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描写动物--包含人在内--在欲望屡次受到挫折当前,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立场。这时的基础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对人来说,还有自我猜忌、自我否认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达观绝望、事在人为,放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运气跟着外力的强弱而稳定起伏。
有人可能认为,人和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盼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一试。这个论断在相似方才那个实验的情形下大略是成破的,但是换一种情况,良多人的表示却跟小白鼠有惊人的类似。当咱们说“幻想已经被事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我们的表现就是“习得性无助”。
人成长的进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老是受到其余人的批驳或负面评估,他偏向于匆匆构成一种信心,认为本人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尽力。同样,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假如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失败,他也会倾向于废弃再试一次的努力,以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实在不是挡在笼子门口,而是挡在它的心里。
但是,人毕竟是人,是有智慧的生物,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决不轻言放弃,决不会被挫折击倒。失败对他们而言,是学习和汲取教训的机遇,是下一次努力的台阶。这样的人战胜了心坎的胆怯和阻碍,从而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和高远的智慧。他们不是“屡战屡败”的愚人,而是“屡败屡战”的斗士。
命运之神也允许以像实验者看待小白鼠那样把持着我们,然而人却不必定要像老鼠一样活着。人可以思考,更主要的,人能够通过驾驭自己的感情和意志来驯服命运。这是人道辉煌的处所,是人类豪杰主义的基本特点之一。恰是有这样的价值,“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含义才会有这样宏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