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9-04 18:48
隋朝时,有个跟尚叫三藏法师。他对佛经略知一二,但学得不深,只理解多少许皮毛,可是他却经常沉默寡言,大言不惭地自夸为天下佛学威望。一些善男信女为他的“博学”所困惑,对他信服得是嗤之以鼻。
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都慕名赶来,将设置讲桌的斋坛围得水泄不通,水泄不通。
这时候,三藏法师清了清嗓子,摸了摸发亮的光头合掌于胸,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睁开双眼,面带微笑,正式地讲起学来。
信徒们一齐恭而敬之地凝听三藏法师那天书似的教课。有的切实是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能自怪娘生了自个一颗笨脑袋,就打量起法师嘴角的白沫沫,看着它们忽儿起泡儿,忽儿消失开,倒也是消除打盹儿的好措施。
好轻易等他讲完,那些健嘴巧舌的后辈便急不可待地提出一些八怪七喇的困难来,哪知三藏法师竟是对答如流,而且还说这谜底出自某某佛经。从不看过什么佛经、文明程度很低的信徒们,只得个个耷拉着脑瓜子,仰望着巨匠诚惶诚恐地崇拜起来,经典语句。
此刻,三藏法师看到本人这些信徒们崇敬自己的样子,显示出一副志自得满的神气,眼睛微微乜斜着,吐露出“天下佛学舍我其谁”的傲慢之光。
这时突然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信徒人群中倏地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大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对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舍黎’(佛家语,意思是可作标准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听了面色刷地变白,一时语塞。但究竟他吹牛讲学多年,也算是经历丰盛,便很快恢复了从容的立场,“嘿嘿”冷笑两声,来了个掉包论题的花招,向小孩严格反诘道:“你这小鬼嗓子尖,个子小,为什么不拿‘声音’来补养你的身子呢?”
小孩不甘逞强,立即唇枪舌剑,反唇相讥道:“请问你眼窝深,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充补眼睛呢?”
三藏法师又羞又恼,还没有发生,这时坛下的人们已经哄然大笑起来。
【哲理启发】:
靠诈骗和蒙蔽来混日子,它的性命是不会久长的,肥皂泡即便再美,终极仍是要决裂的,因而要想做个不个别的人要靠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