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11-20 20:26
古人的书案上总要摆一些有用没用的货色,有用的首推笔砚,无笔砚写不成文章;没用的恐怕都是个人爱好的陈设,用以养眼。宋朝推重文治,文人的地位进步,案头摆设随之也提高,在重视适用中增强了情趣,励志电视剧。
我最近案头上放置两个蟾蜍砚滴,一铜一瓷,都是最近买的,铜蟾蜍在上海古玩城买的,瓷蟾蜍在香港荷里活道买的,凑巧两个蟾蜍都是宋代的,这让我突然好奇,蟾蜍文房为何多出宋代?
文震亨(文征明之曾孙)在《长物志》写道:“古铜玉俱有辟邪、蟾蜍……诸式滴子,一合者为佳。”所谓一合即一手所握,我这两只滴子皆可算一合。蟾蜍俗称癞蛤蟆、疥蛤子,听着就起鸡皮疙瘩,我小时候热爱捉田鸡,感到青蛙俊秀,可为什么世道如斯不公,让同祖同宗的蟾蜍有如此尊容?
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始终被以为是神物,有辟邪功效。蟾蜍亦为五毒之一,恐也源于此说。可文人以此造型做砚滴并不是意在辟邪,而在乎另一番含意。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有桂树,蟾宫折桂,科举中举。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位置最高的朝代,文人都是大爷,跟天子叫板乃粗茶淡饭,史书相干记录良多;所以宋代文人荟萃,个个非轻易之辈。
世间事件很怪,漂亮相貌的青蛙一事无成,体貌丑恶的蟾蜍却千古流芳,摆上大雅之堂,可见面貌对生存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