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食九餐,常有好容颜

逍遥右脑  2014-09-10 12:06

  明代学者方孝孺幼年时伶俐机警,《明史》说他天天“读书盈寸”,人称其为“小韩子”,以为他是韩愈在世。这位小韩子曾经得病卧床不起,偏偏家中又断了粮。家人把这件事件凄凄惶惶地告知他,小韩子开怀一笑:“古人三旬才吃了九次饭,这世上岂非只有我一个穷人么?”
  
  方孝孺的这种穷开心,或者给了李渔一些灵感,在其《闲情偶寄》中,李渔花了大批篇幅教人怎样快乐,富贵贫贱,春夏秋冬,睡坐行破,怎么找乐都是有学识的。其中有一章节叫做“贫贱行乐之法”,李渔教给穷人们一个开心的方法叫做“退一步法”。书中记录了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一个权贵旅途中住在驿站,盛夏季节帐子中有良多蚊子,驱逐不出,于是就想起了家中宽阔的厅堂跟冰冷的床笫,姬妾们拿着扇子忙前忙后,基本感到不到酷夏的煎熬,到现在却怎落到这种田地?越想心里越烦,翻来覆去无奈入睡。忽然看到一个亭长在台阶下露宿,蚊虫簇拥而上,亭长只能在院子里不停地跑动,载歌载舞,以此驱蚊。固然看起来很辛劳,但神色非常快活。
  
  显贵好奇地问道:“你所受困,近义词,百倍于我,我以之为苦,你却以之为乐,这是为何?”
  
  亭长笑笑说:“我想起某年夏天本人被人诬告关在监狱中,狱卒怕我逃跑,每天夜里都要将我的四肢捆绑起来,转动不得,那时候的蚊子比现在多一倍,我只能任其叮咬;比起今晚可能奔忙不停,四肢自在安排,那何异于仙常人鬼的差异啊。”
  
  显贵的懊恼在于,他喜欢比上不足,心里总抱着那种今不如昔,己不如人的动机,想要快乐真的很难;亭长的智慧在于,他爱好比下有余,虽然面前处境艰巨,但比起昔日已大有改良,因而能心怀感恩,满足常乐。
  
  还有一种穷人,他们快乐的境界是个别人达不到的。
  
  陶渊明在《拟古•其五》里写了一位山人,生活也十分落魄,“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这家伙岂但吃不饱肚子,连衣服都穿不周全,十年来始终戴着那一顶破帽子,即使生活如斯辛苦,却“常有好相貌”,面容豁达,心肠坦然。他住在青松白云处,友人来了便抚抚琴,“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好不自由。高人的快乐不在于物资多寡,更关注于心坎的修炼。这正如孔子夸奖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毕竟乐什么呢?也许是乐道,或许是乐学,或许是乐隐,这些都是精力上的至乐。
  
  古代人的不快乐大概都能跟经济扯上边。实在想一想,车子再好也只是个代步工具;屋子再大,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只是一张床罢了。这张床是摆在高等公寓仍是某个湿润的地下室都不主要,最重要的是床上的人。比起从前十年,你的生涯程度是不是改善了很多?即便当初赤贫如洗,假如你仍然年青着尽力着,依然有幻想在路上,你就不理由不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大声说出你的爱
下一篇:当下之美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三旬食九餐,常有好容颜】相关文章
【三旬食九餐,常有好容颜】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