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的历史典故

逍遥右脑  2014-10-26 10:42

反裘负刍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于涂侧者。”裘是皮袄,刍是柴草,反穿皮袄(毛朝里)负柴,说明贫人对皮衣的爱护。因以“反裘负刍&rdquo,经典语录; 形容人的贫苦劳悴。又,因为皮袄反穿,磨破了皮,毛也将脱落,故又以比喻愚昧无知,本末倒置。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亦作“反裘负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立言的历史典故
下一篇:换鹅书的历史典故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反裘负刍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反裘负刍的历史典故】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