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10-18 09:10
高考教训:冲刺阶段“理”重于“做”
“试验100次,99次往往是失败。碰到困难,要害是找出起因,再实际,再找原因。”已故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邓景发教学的这句话,对同窗们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都很有启示。
经过了高三一年的训练,“找问题——精练——找问题”的循环回升之路是咱们的最佳抉择。冲刺阶段,我们就要凸起一个“理”字,把练习结果转化为考场上的战役力。
那么,如何“理”呢?
第一,“做”是“理”的基本。
如果不前期大活动量的训练做基础,对基础概念、根本解题方式都是含混的,又能理出什么脉络来?“理”是攀缘,是升华,对理迷信习来说更是如斯。
第二,“理”要本人来。
有些同学爱好看参考书上总结的解题技能、留神点等,这是对的,但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必需要有自己的理解。比方,依照课本,辅以高品质的参考材料,(励志天下
1.这章重要讲了什么问题?中心概念、常识点的定义是什么?
2.这章知识是如何开展的?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如何?新年华学校
以上两点可用“知识构造图”或&ldquo,人生感悟;思维导图”测验。假如是文科的内容,还可以尝尝“自己讲课父母听”或“自己讲课自己听”的做法,自己说不明白、甚至是讲不下去的处所,就是问题所在,这样岂但可以更好地查出自己的知识破绽,还能够让温习工作变得更有趣。
第三,“理”与“做”要联合起来。
强调“理”,不能懂得为“不做”,(励志天下
“做”——“理”——“做”,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往复轮回,但每次“做”的感到不一样,正所新年华学校谓“人不能两次踏入统一条河流”,“理”后再“做”,必能思路更清、步序更明,如“庖丁解牛”——经由重复实践,控制了事物的客观法则,做事得心应手,应用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