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审题:抓住题眼 发散思维

逍遥右脑  2010-03-30 20:32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

  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

  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

  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三辅导:捕捉动情点 抒写真性情
下一篇:高考文言文:摈弃苍白,追求“表现力”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考审题:抓住题眼 发散思维】相关文章
【高考审题:抓住题眼 发散思维】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