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8-03 14:05
前两天有个网友给我写信,问我如何战胜寂寞。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入夜。“天天学校、家、藏书楼、多少点一线。”
我说我没什么好招,因为我素来就没有克服过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单,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我感到,快活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空虚是可求而不可遇的。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苦楚。重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十分低。我典范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人,一个礼拜均匀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友人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如许粘稠的生活啊,谁跟我濒临了都有高原反映。
我这人实在一点也不孤僻。生活中意识我的人都晓得,我是多么平易近人豁达活跃。有时候,我就是懒,勤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约束自己。当然最主要的,仍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来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子集。我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无边无际的人。
有时候也焦急。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抵触、枝繁叶茂的生活有自然的憧憬,也因为一个人思维的先锋性老是通过碰撞来保持的。我担忧,我老这样一个人待着,会不会越来越傻。
但另一些时候,我又惊愕于自己的性命力。在这样缺少沟通、交换、刺激、争辩、玩笑、聊天、绯闻、风闻、小道新闻、八卦、MSN的生涯里,不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本人跟自己对话,我居然坚持了发明力跟战役力,竟然写小说、泡博客,而且写得如斯丰满热忱,我刘瑜又是何等坚强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时候,语录,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当前,我认为孤独是很悲凉的一件事。当初,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有时候,人所须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疼痛、跟悲伤、跟惨痛都没有什么关联,真正的失望让人平心静气。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附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充实、救赎。那么,你面对自己,把这种意识贯彻到一言一行当中。
我想自己毕竟是荣幸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由于上帝给我的倔强和天赋。它告知我“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教我用虚无、自豪、愤世嫉俗超出那种糊里糊涂中流砥柱的生活,而后教我用长短感、义务心来超越那点虚无、自满、愤世嫉俗。
当罗素说常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能源时,我觉得这个风骚成性的老不逝世几乎就是我的亲哥。
因为这幸运,我原谅上帝给我的所有挫折、孤单,谅解他给我的敏感、抑郁和神经质,原谅他让X不爱好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让那么多烂书卖得比我的好,甚至原谅他让我长到105斤,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妙的品德给了我:不泄气,有号召,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