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0-03-20 14:45
做任何一种工作,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或称基本功。德语翻译基本功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 态度基本功
这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方向问题(明确翻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究竟为谁服务)、动力问题(方向明确、目的清楚还不够,还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方能做好工作)和态度问题(有了方向和干劲,还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译风和善于学习、不懈追求的精神,才能不断进步和攀登高峰)。要入翻译之门,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是不行的。有了一点成绩,切莫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否则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只有不畏艰难困苦,兢兢业业,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努力奋斗,毫不懈怠,才能在翻译工作中不断前进,有所成就。
(2) 外语基本功
从事翻译工作,不言自明要具备外语基本功。这里仅强调两点:
第一,外语基本功不扎实,翻译时必定会困难重重,事倍功半。在一些译者中流传着这样的想法和说法:搞翻译只要汉语好就行。言外之意是,外语差一点无所谓,反正可以查词典。这是对翻译工作无知或所知甚少的反映。请看一例:原文(德语):Sie (die Gro?en) werfen Schatten auf unsere Zeit und noch weit darüberhinaus. 学译:他们(指“伟人”)影响我们的时代,而且还远远不止于此。分析:粗看译文,似乎无错,译者对原文理解了,也把原文的词义转达了。但细细分析,我们觉得,译者并没有深入理解原文,或者说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仅译出了原文的“词面”意思,没有译出其深层含义:影响以后世世代代。改译:他们(指“伟人”)不仅影响我们的时代,而且还将流芳百世。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原文“词面”上的意思大多可以借助工具书查到、搞清,但掌握原文字里言外的或深层次的含义往往依靠译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这是词典上永远查不到的。
第二,外语基本功包括词汇量、语法修养、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等。译者掌握词汇量越丰富,一个词的词义掌握得越全面,一个词的搭配和用法掌握得越多,翻译起来当然会越快越好。译者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如对虚拟式掌握不好,翻译时就会困难重重,甚至错误百出。阅读能力,也可以说是译者“化”入原著境界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指的是:译者根据语法关系,解剖分析原文,确切理解原文词和句子成分的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据此进行翻译措辞的能力。
(3) 汉语基本功
谁都清楚汉语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性。这无须累述。但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汉语基本功往往不够,有时甚至还不如外语。有人可能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汉语学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难道还不够翻译用的?那好,就看一个译例:原文(德语):Puschkin war, wie Goethe, ein Nationaldichter seines Volkes, geh?rt wieGoethe der Weltliteratur an. 试译:普希金像歌德一样,是人民的一位民族诗人,与歌德一样属于世界文学。分析:看了译文,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叫“人民的一位民族诗人”?“属于世界文学”究竟是什么意思?显然,这里有语病,表达不清。我们觉得这是汉语水平不够造成的。改译:普希金像歌德一样,既是一国的民族诗人,也是世界文坛的巨匠。【说明】汉语水平欠缺会造成翻译表达难、表达不佳,具体表现为:①组句难,句子摆不平;②句子不完整,缺少应有的成分;③措词难,没有合适的措词;④词不达意,甚至表错意思;⑤句子冗长、累赘,行文不简洁。【提示】汉语基本功一般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措词能力,组句能力,修辞能力和文学修养(包括古汉语修养)等。
(4) 知识基本功
有人说,翻译家是个杂家。此话不假。一个作家,可以专于某一方面进行创作,用的词汇也可以有一定的“专门性”。而一个译者,不可能在一生中只译一个作者的作品,更不可能只译某一专业领域的作品。所以,翻译工作这一特性对译者提出了要当一个杂家,即掌握各门各类尽可能多的基本知识的要求。且看一例:原文(德语):Als Kreuz für den Park hatte auch die “Schutzgemeinschaft Gro?erTiergarten” die Love-Parade gesehen und versucht, die Veranstaltung zu verhindern. 分析:这句话摘自2002年第17期《明星》周刊介绍一个法国摄影师从空中拍摄欧洲,进而举办“鸟瞰欧洲,奇妙无比”的摄影展一文。我们不说别的,单看看Love-Parade的翻译表达。原来,这个词指的是德国近年来在夏季于柏林举行的、有百万多人参加的“爱心大游行”,一年一个主题:2001年是“动物保护”,2002年是“和平”。因为游行队伍最终到达柏林动物园的绿树丛中,所以,德国有的媒体称之为“绿色中的十字军”。如果不了解这些“幕后知识”,这个词就可能翻译不好,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翻译。对这种“爱心大游行”,德国人贬褒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大规模的游行也在破坏生态,且很难说能带来多少实际效果。从这句原文,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某些端倪。试译:“(德国)大动物园保护协会”也看到了这次“动物园中的十字军”样的“爱心大游行”,还曾想制止这一活动。【说明】必须注意的是,翻译要求译者掌握的是各种基本知识,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文学、音乐、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中,对德国(包括过去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以及我们自己国家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当然是多多益善。知识面窄带来的困难很多,如:①理解困难——即使知道原文的字面意思,但也难以深入理解原意;②措词困难——不知汉语规范表达,只好“硬译”、“死译”或“乱译”;③组句困难——译文句子结构难摆平,“洋泾浜”不少;④落笔困难——原意能理解掌握,却难以表达出来,真好比“有口难言”。
(5) 技巧基本功
翻译需要技巧,翻译存在技巧,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但什么是翻译技巧?翻译有哪些技巧?这就有不同的看法了。我们的看法是:翻译技巧就是翻译经验和方法的提炼、总结和理论升华,是翻译处理某些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的一般规律。如果说成功的翻译中存在着“诀窍”、“奥秘”的话,那么,翻译技巧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翻译没有技巧是不行的,翻译不研究技巧是没有前途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原文:Aus ganz Europa kamen die Menschen ... ① 译:人们来自整个欧洲 …… ② 译:人们来自欧洲各国 …… 分析:原文句子极为简单,但要译好它却不容易。粗看,①译准确地译出了原文各个词的含义,汉语表达也通顺规范,似乎无错。但细细分析,还是有问题:“来自整个欧洲”表达不够明确,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②译只变换了两个词,采用了“意译”的技巧,表达意思明确,结构规范,读来顺畅,效果“明快”,较好地转达了原作意图。【说明】德语翻译的技巧到底有哪些?请看问答15。有关各种翻译技巧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问答中作进一步介绍。【比喻】对翻译的上述五大基本功,我们好有一比:骑自行车。译者是骑车人;“态度基本功”指头脑清醒、目的地明确,不能糊里糊涂出车祸;“德语和汉语基本功”相当于自行车的前、后轮,缺一不可;“知识基本功”好比熟悉交通情况,以便又快又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技巧基本功”就像骑自行车的技术:难在不会,会了不难;精通不易,但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