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批判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逍遥右脑  2014-06-06 11:04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作科学的分析及批评,并做出理性的决定。同时在实践中当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同学不同时,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在本文中,笔者就高中生物批判性教育资源的开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1.挖掘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批判、继承、发展中曲折的前行。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在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小肠接受酸性物质刺激时,仍能分泌胰液。囿于定论的沃泰默对此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此却提出了另外一种大胆的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物质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后来,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并把这种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再如,针对由什么物质引起发酵的问题,李比希和巴斯德展开了争论。巴斯德提出酿酒中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存在,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李比希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死亡并且裂解之后才能发挥作用。1897年,毕希纳用实验证明了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的物质。

 

丰富的科学史资源是现行教材的一大亮点。在这些科学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在展示完那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观点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引起学生和这些科学先驱的思维冲突,在思维碰撞中对实验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反思、质疑、独立分析、尝试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推广应用往往具有“双重”作用,生物技术也不例外,有利也有弊。因此,在《生物课程标准》中除了重点介绍生物技术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外,还要说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现行教材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增加了以往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有关生物技术负面影响的内容,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而且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由表达的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问题讨论、辩论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对事物具有分析、判断、决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3.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设置问题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认识,这些“错误”有的是“根深蒂固”的,有的是“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要有一颗敏锐的心,要善于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这当中很多的 “错误资源”都可以合理的应用到教学情境中,它们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食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宝贵材料。

 

3.1各种媒体中的错误

 

当今社会传媒相当普及,但有不少错误信息夹杂其中,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非但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反而会被一些错误信息所误导。比如,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物A假装高位瘫痪,人物B怀疑其假装,设法试探。B在A的身边假装安慰,突然将一个硬物狠狠的砸在A的腿上,A忍痛不动,骗取了B的信任。在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个情节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刺激高位截瘫的患者的下肢,到底会不会有反应?如此设计问题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错误的生活经验

 

错误的生活经验比比皆是,教师可以依据这些错误的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情境,一方面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又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高烧时,加盖棉被以增加排汗量,这种做法对不对?

 

3.3利用动态生成的“错误”和疑惑

 

在教学中,学生错误的观点、错误的解题方法等随时都会出现。这些“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观点。通常在授课过程中,每完成一段教学任务,笔者都会问“大家对以上内容有无疑议”,于是诸如,单克隆抗体是以老鼠为实验材料制备的,人能用吗?艾滋病患者真的像课本上说的,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吗?雄蜂若是卵细胞发育来的,它怎么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等一系列问题被学生提出。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批判地看待所学知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能刺激产生新疑问,使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为下一阶段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3.4及时分析错题成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纠错本,像批改“作文”似的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教师面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时,不要立即告知其正确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过程进行反思,找到错误原因后,学生再将题目按新的思路做一次,这时教师再讲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方法与老师的进行对照,对自己的思路方法进行二次剖析,再反思,再纠正。通过这个纠错过程,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4.在现行教材特色版块的“开放性”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现行教材增加了一些颇具特色的版块,比如必修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入手展开教学;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还设有“与生活相联系”的栏目;部分章节中设置有“旁栏思考题”“异想天开”“奇思妙想”;课后作业注重了与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与实际应用。新教材的这些栏目在内容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开放性。比如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有些内容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课后练习题中有一些答案并不唯一。在这些开放性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充分的讨论,通过对这些设置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如何开发批判性教育资源,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是值得广大的生物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探索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变式训练
下一篇:2012年高考生物重点复习: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例谈高中生物批判性教育资源的开发】相关文章
【例谈高中生物批判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