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难,我们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心灵

逍遥右脑  2018-11-05 18:10

雅安地震,全国人民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从08年的汶川地震到现在的雅安地震,这不仅仅是一种信念在传递,这说明:我们的爱还在!我们的希望一直都在!地震是可怕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更加的可怕。我们应该重拾信心,及时从悲伤中醒来,重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救死扶伤,预防震后疾病的蔓延 众所周知,地震之后伴随着大雨,大量细菌病毒滋生,人员的过度集中,再加上受伤人员较多,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种种情况掺杂在一起很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尽管我们不能做到每个人都上救灾第一线,但可以通过捐助、献血等各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心,也同样是给灾区疾病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无声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当与灾区的亲人通话时,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悲伤,哭出心中的痛苦来,就如同让他们“倒掉”心中的垃圾。千万不要说“不要悲伤,不要难过”之类的安慰话。让他们知道,此时的倾诉与哭泣都是正常的,而不是软弱的表现。 地震后如何进行心理辅导,传递我们的爱心 地震后的心理问题较之于地震本身更加可怕。在这次地震中很多人经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随处可见的是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对余震不可知的恐惧。不难想象地震中的同胞们经历了上述所有的惨痛情景,这对他们来说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对于一个在地震中丧失孩子的母亲她该怎么承受?对于一个在地震中丧失亲人的孤儿,他又该怎么面对? 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痛还似乎清晰可见,它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因此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种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的社会氛围。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由于救援者没有受过相应的心理培训,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鼓舞和亲人的关怀,可以给他们力量,缓解心理压力。对于普通的不懂心理辅导的人来说,我们能做的最简单的是传递我们的爱,给受到伤害的同胞们温暖。 另外,在救援一线的官兵和医务人员,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在心理上,对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因心力交瘁、筋疲力尽而觉得生气。此时,社会各界对他们的鼓舞、此次救援的重要意义和方方面面的高度评价以及荣辱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来自家长、亲人、同事和朋友的问候都会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建议救援者的单位领导、亲人和朋友,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地震后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呢?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爱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灾后的这几天,灾区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灾区人民的心理安抚也应该循序渐渐,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从失去亲人、家园的伤痛中走出来,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哥哥
下一篇:爱情美在患得患失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地震灾难,我们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心灵】相关文章
【地震灾难,我们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心灵】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