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理综生物考前练试题及解析

逍遥右脑  2018-10-25 17:10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生物考前练笔试卷(6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 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 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来看,有液泡的是植物细胞,没有液泡的是动物细胞
  B. 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能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C. 某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不同
  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
 
3.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四个,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改不合理的是(  )
编号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g)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A. 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可进行黑暗处理
  B. 应将四组实验分别置于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
  C. 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4.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D. 采用方法2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5.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的图象.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个体为三倍体,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该个体的形成是亲代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造成的
  C. 该个体的形成只和他母亲有关
  D. 如果该个体为色盲症患者,则亲代中一定有色盲患者
 
6.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 4.7 41.5 261.7 1181.9 1976.9 2175.6 2171.4 2173.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
  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 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l0日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此图示为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      .
(2)若此图示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      等.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4)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为糖类等物质,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
(5)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      .

 
8.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子从萌发到幼苗形成直到发育成为成熟植株,在分子、细胞、个体水平上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一种生物膜及其所完成的一个生化反应.①、②和③三种物质中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      ]      .该生物膜上还能产生ATP,该处产生的ATP的作用是      .

(2)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
请据图分析:
①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mg/100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      (具体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②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3)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强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促进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请自选实验用具完成以下实验以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生长状况及高度均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对照组      ;
实验组      .
第三步:观察两组幼苗的高度(计算平均值)并      .
预测实验结果:      .
 
9.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
(3)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膜外的电流方向是      (在a、b之间用“→”表示).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      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      .
 
10.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I.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N或n)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
死(注:NN、n n、XnXn、XNY、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2只.
(1)推测该致死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若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II.图1表示对雌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

(3)由图分析,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该变异属于      .
(4)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s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
s在纯合(XsBXsB、Xs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s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      ,其中雌果蝇占      .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但可能在其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该致死基因也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并与正常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s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产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      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      (两项即可).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II.在培养菌种时,为了检测菌种,以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将1g样品溶于无菌水,定容为10ml.
②对上述菌液进行4次梯度稀释:取1ml前一种稀释菌液+9ml无菌水,摇匀.
③吸取0.1ml最后一次稀释所得菌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④将平板放在37°C恒温环境中培养24h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数目.假如计数得平板菌落数为5.
(1)题中所采用的计数法是      ,样品含活菌数约为      个/g.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      (填多、少),原因是      .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武昌区模拟)国家863计划项目“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成功获得经纯化的抗凝血酶Ⅲ蛋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面是制作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

(1)根据流程图分析,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利用了      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
(2)要实现①超数排卵,应在崂山奶山羊A发情周期的某一阶段用      处理,然后在恰当时期采集卵子.通过②采集的精子不能直接使成熟的卵子受精,原因是      .
(3)过程④需将抗凝血酶Ⅲ基因注入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在显微镜下判断是否完成受精作用的标志是      .
(4)要使人的抗凝血酶Ⅲ基因在奶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目的基因、      、      、标记基因等部分.在⑤之前要检测早期胚胎细胞是否已经导入抗凝血酶Ⅲ基因,宜采用      技术.
(5)若要一次获得多只相同的转基因崂山奶山羊D,⑤应采用      技术.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生物考前练笔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 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 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脂肪和蛋白质鉴定以及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 解: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在解离后先漂洗,再进行染色,A错误;
B、在脂肪鉴定实验中,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用50%酒精去浮色→制片→观察,B正确;
C、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后再将3?4滴B液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C错误;
D、在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实验中:应撕取洋葱鳞片的表皮细胞而不是叶肉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来看,有液泡的是植物细胞,没有液泡的是动物细胞
  B. 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能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C. 某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不同
  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1、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低等植物细胞也具有中心体.
2、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干细胞、根据分生区细胞.T是合成DNA的成分,U是合成RNA的成分.
解答: 解:A、植物不成熟的细胞没有大液泡,故不能以有无液泡判别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A错误;
B、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有可能存在内环境也有可能侵染细胞,B错误;
C、某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错误;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说明细胞中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的分化、细胞周期的概念等内容,难度适中,综合性较强.
 
3.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四个,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改不合理的是(  )
编号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g)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A. 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可进行黑暗处理
  B. 应将四组实验分别置于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
  C. 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分析实验表格操作步骤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aHCO3的质量,NaHCO3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际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而叶圆片数、自来水的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解答: 解:A、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可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掉叶圆片中的氧气,能够使叶圆片沉在烧杯中,A正确;
B、按照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包括光照强度,B错误;
C、由于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结果中叶圆片的上浮数并没有呈递增趋势,C正确;
D、自来水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因此在使用自来水时,应将自来水煮沸待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对照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的使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修订和评价的能力.
 
4.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D. 采用方法2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方法1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方法2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常,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解答: 解:A、若某人被狗咬伤,不确定该狗是否带有狂犬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1注射抗体,以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A错误.
B、抗体发挥了作用后就会失活,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2比方法1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B错误.
C、根据上述方法2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1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1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C正确.
D、人体内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以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采用方法②使人获得抗体的过程是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免疫调节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5.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的图象.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个体为三倍体,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该个体的形成是亲代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造成的
  C. 该个体的形成只和他母亲有关
  D. 如果该个体为色盲症患者,则亲代中一定有色盲患者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人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变异,致病原因可能是亲本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产生的异常生殖细胞造成的;该个体的致病来源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
解答: 解:A、该个体为三倍体,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与基因重组无关,A错误;
B、该个体的形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
C、该个体的致病原因可能是异常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受精形成的,也可能是正常的精子与异常的卵细胞受精形成的,C错误;
D、如果该个体为色盲症患者,亲代中不一定有色盲患者,若母亲是杂合子,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造成的,双亲中无色盲患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 4.7 41.5 261.7 1181.9 1976.9 2175.6 2171.4 2173.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
  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 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l0日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开始调查时,棉蚜种群数量很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但到7月份后,增长速度缓慢,并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
解答: 解:A、棉蚜靠吸取棉花汁液为食,而不是捕食棉花的叶和茎,A错误;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B正确;
C、由于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在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基本停止了,说明棉蚜没有无限增多,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
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6月30日之前,因为在6月30日时,棉蚜的数量为 ,种群增长率最大,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此图示为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2)若此图示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线粒体 等.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 .
(4)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为糖类等物质,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胰岛素 .
(5)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 核糖体 .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 解:(1)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线粒体(提供能量)等.
(3)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
(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而胰岛素能抑制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
(5)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核糖体、线粒体
(3)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
(4)胰岛素
(5)核糖体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8.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子从萌发到幼苗形成直到发育成为成熟植株,在分子、细胞、个体水平上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一种生物膜及其所完成的一个生化反应.①、②和③三种物质中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 ② ] 蛋白质 .该生物膜上还能产生ATP,该处产生的ATP的作用是 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2)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
请据图分析:
①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20 mg/100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二氧化碳浓度 .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 施加有机肥、合理密植 (具体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②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3)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强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促进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请自选实验用具完成以下实验以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生长状况及高度均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 ;
实验组 给予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
第三步:观察两组幼苗的高度(计算平均值)并 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 .
预测实验结果: 对照组植株生长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实验组 .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能发生水的光解,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其中①是色素分子、②是蛋白质和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点表示光饱和点.
解答: 解:(1)双缩脲试剂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图甲中①是色素分子、②蛋白质和③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这三种物质中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②蛋白质.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其作用是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①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5=20mg/100cm2叶•小时.C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施加有机肥、合理密植具体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②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若环境温度变为30℃,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见答案.
(3)第二步:实验中应该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所以给予对照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实验组给予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第三步: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幼苗的高度和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所以还需要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预测实验结果为对照组植株生长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实验组.
故答案为:
(1)②蛋白质 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 二氧化碳浓度 施加有机肥、合理密植

(3)第二步:给予对照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 给予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第三步: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 对照组植株生长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实验组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反应过程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蛋白质的鉴定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鉴定原理,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能明确图中曲线各个点和段的含义.
 
9.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 负  (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突触 .
(3)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膜外的电流方向是 b→a (在a、b之间用“→”表示).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来看,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 轴突 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 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 30 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变化.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假设1、假设2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上述两种假设中符合事实的是 假设2 .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兴奋传导至a点时,方向是b→a;兴奋传导至b点时,方向是a→b,原因是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位,电流由正流向负.
乙图中与效应器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所以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部分.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13?10)cm/(3×10?3s?2×10?3s)=30m/s.
解答: 解:(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2)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为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3)观察甲图,若a处左侧给一个刺激,则兴奋由a向b传导,膜外电流的方向是b→a.
(4)神经元包括轴突、树突、胞体三部分,坐骨神经中的神经纤维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13?10=3cm,刺激1点传到刺激2点需要的时间=3×10?3s?2×10?3s=1×10?3s,故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3cm÷1×10?3s=3000cm/s=30m/s.
(5)①画图时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画图即可.
②丙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由S1~S4的过程中,膜电位未发生变化;而刺激强度由S5~S4的过程中,膜电位发生变化,但是兴奋度没有差别,因此假设2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
(1)负.
(2)突触.
(3)b→a.
(4)轴突 30.
(5) 假设2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10.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I.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N或n)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
死(注:NN、n n、XnXn、XNY、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2只.
(1)推测该致死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2)若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或  (用分数表示).
II.图1表示对雌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

(3)由图分析,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该变异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 .
(4)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s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
s在纯合(XsBXsB、Xs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s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 棒眼雌 ,其中雌果蝇占   .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但可能在其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该致死基因也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并与正常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s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产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 0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应占   .

考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 Ⅰ由题意知,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由于纯合致死在雌雄个体间的效应相同,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致死在雌雄个体间的效应不相同;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2只,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通过题干信息不能判断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解答(2)应该分情况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应先判断出亲本基因型,根据亲本基因型写出子一代的基因型,并写出子一代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用雌雄配子结合法写出子二代的基因型,找出致死个体,然后根据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计算子二代的N的基因频率.
Ⅱ分析题图1可知,果蝇眼型变异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判断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分析图2可知,基因s与棒眼基因B连锁.
解答: 解:Ⅰ(1)由题意知,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由于纯合致死原因,雄蝇只有62只,因此该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雌性亲本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NXn,如果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NY,则应该是隐性纯合致死,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NXN、XNXn,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NY,F1果蝇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Xn=3: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Y=1:1,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XN:XNXn:XNY:XnY=3:1:3:1,其中XnY致死,因此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3×2+1+3)÷(3×2+1+3+1)= ;如果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nY,则应该是显性纯合致死,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NXn、XnXn,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nY,F1果蝇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Xn=1:3,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Y=1:1,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nXn:XNXn:XnY:XNY=3:1:3:1,其中XNY致死,因此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1÷(3×2+1+3+1)= .
Ⅱ:(1)分析图1可知,棒状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造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①若将棒眼雌果蝇Xs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sBXb:XbXb:XbY:XsBY=1:1:1:1,其中XsBY是致死的,三种存活的果蝇的表现型是:有正常眼雌、棒眼雌和正常眼雄,各占 ,其中雌性个体占 ..
②F1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sBXb,与野生型正常眼雄果蝇(XbY)交配,若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XbY致死,子代个体全部为雌性;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XbY存活,子代雄性个体占 .
故答案为:
Ⅰ(1)X
(2) 或
Ⅱ(3)染色体(结构)变异
(4)①棒眼雌
②0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 醋酸杆菌 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无成形的细胞核 .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 氧气、温度 (两项即可).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
II.在培养菌种时,为了检测菌种,以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将1g样品溶于无菌水,定容为10ml.
②对上述菌液进行4次梯度稀释:取1ml前一种稀释菌液+9ml无菌水,摇匀.
③吸取0.1ml最后一次稀释所得菌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④将平板放在37°C恒温环境中培养24h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数目.假如计数得平板菌落数为5.
(1)题中所采用的计数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样品含活菌数约为 5×106 个/g.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 多 (填多、少),原因是 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 .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 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

考点: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 1、果酒制作时使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适宜在缺氧、含糖量高、呈酸性的溶液中大量繁殖,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使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与计数.用该方法进行计数要比实际数目偏少.为计数准确常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 解: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氧气、温度.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Ⅱ(1)根据题意,题目中的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样品含活菌数约为50÷0.1×104=5×106个/g.由于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所以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要多.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
I(1)醋酸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2)氧气、温度
(3)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II(1)稀释涂布平板法 5×106 多 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
(2)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计数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武昌区模拟)国家863计划项目“利用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药用蛋白”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成功获得经纯化的抗凝血酶Ⅲ蛋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面是制作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

(1)根据流程图分析,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利用了 转基因 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
(2)要实现①超数排卵,应在崂山奶山羊A发情周期的某一阶段用 促性腺激素 处理,然后在恰当时期采集卵子.通过②采集的精子不能直接使成熟的卵子受精,原因是 精子未获能 .
(3)过程④需将抗凝血酶Ⅲ基因注入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在显微镜下判断是否完成受精作用的标志是 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
(4)要使人的抗凝血酶Ⅲ基因在奶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目的基因、 启动子 、 终止子 、标记基因等部分.在⑤之前要检测早期胚胎细胞是否已经导入抗凝血酶Ⅲ基因,宜采用 DNA分子杂交 技术.
(5)若要一次获得多只相同的转基因崂山奶山羊D,⑤应采用 胚胎分割 技术.

考点: 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①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②表示精子的采集和获能,然后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④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图中受体细胞为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早期胚胎培养然后经过⑤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到代孕奶山羊中,获得转基因羊.
解答: 解:(1)根据流程图分析,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利用了体外受精、转基因、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2)要实现超数排卵,应在供体羊发情期的某一阶段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然后收集卵子.采集的精子要通过获能培养液培养后才能与成熟的卵子受精.
(3)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4)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目的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标记基因等部分.采用检测DNA分子杂交技术对其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进行检测.
(5)若要一次获得多只完全相同的转基因崂山奶山羊D,应采用胚胎分割技术.
故答案为:
(1)转基因
(2)促性腺激素 精子未获能
(3)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4)启动子 终止子 DNA分子杂交
(5)胚胎分割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体外受精、基因工程、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解题关键是能够准确分析流程图,确定运用的技术,并且能够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评分标准
下一篇: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2019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理综生物考前练试题及解析】相关文章
【2019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理综生物考前练试题及解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