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

逍遥右脑  2018-10-10 10:13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亲爱的同学们,期末向我们走来,语文复习你准备好了吗?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通过这些试题训练,不仅能巩固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考场训练的技巧,祝大家都能在期末中考取到满意成绩!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5.,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7-8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杨花雪”是指 .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11题(8分)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姣,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9.下列各项中与“橐坚而不可穴也”的“穴”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使童子烛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以为且噬己也 D。役万物而君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苏子”是本文作者的自称,即北宋文学家苏轼。

B.赋是一种文体,本篇赋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给人以启示。

c.本文中的鼠之“黠’’具体表现在“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D.本文通过写一只老鼠装死逃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马嘉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儿①。脔②,用火熏之,可致远。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⑦,悲!

【注释】①?(zu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儿。③脔(lián):切成碎块的肉。

⑨潜渊: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zhuì);用绳子拴着东西从

上往下送。⑥鬣(liè):鱼鳍。⑦罹烹醢(hǎi)之酷: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2)致不可脱(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

14。马嘉鱼不能“悠然逝矣”,其原因具体表现在 。(2分)

15。读了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l6-2l题(22分)

那些绚烂的花儿

①女孩受了伤,住进医院。她的眼睛上蒙了厚厚的纱布,世界在她面前,突然变成一片黑暗。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后,这些纱布才能拆掉。她问:“我的眼睛能好起来吗?”医生说:“当然能。不过,你必须忍受一个月的黑暗。”女孩有些害怕。一个月的黑暗?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疯掉。

②女孩只有十二岁。她的父母长年飘在国外。父亲打电话安排妥当他的一切,可是他们不能过来陪他。他们很忙,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父亲说:“等你拆纱布那天,我一定回来。——医生说过没事的,况且,还有无微不至的护士。”

③女孩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听收音机。她所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些。那是两个人的病房,带一个很小的洗手间。每天会有人把饭菜送到她的床前,然后离开。那是父亲为她雇的钟点工,就像一个走时准确的钟表。她不必担心自已的生活问题,可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还是让她心烦意乱。她知道自己对面的床上有一位阿姨。那阿姨常常轻哼着歌;她的声音很好听。

女孩想:如果自己是那位阿姨,郡该有多好啊!好像,只要能够驱走黑暗,拿什么交换,她都愿意。

④有一天阿姨突然问她:“你天天这么躺着,闷不闷?”女孩说:“当然闷,我快闷死了!”阿姨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女孩问;“去哪里走走?”阿姨说:“就去后院吧。那里有一个花园,现在,正是各种花儿开放的时候呢!”

⑤于是女孩和阿姨走出病房。这是女孩住院后第一次走出病房。她紧紧握住阿姨的手,好像生怕自己走丢。阿姨好像猜中了她的心思,她在前面走得很慢。终子她们来到了后院,女孩感觉到和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香甜的鲜花气息还有在花间舞蹈的蜜蜂。阿姨牵着她的手,说:“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像什么呢?对了像簇拥在一起的大蝴蝶。还有蜜蜂……过几天,半个多月吧,花园里剩下的花苞应该全都开了把?那时候,你正好可以看见它们啦l”女孩轻轻地

笑了。那天她很开心。她一直盼着拆掉纱布的那一天,她盼得心烦意乱。可是今天,她突然发现,原来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

⑥每天,阿姨都要带女孩去医院的后院看花。她给女孩描述每一朵花苞。每一棵树,每一只蝴蝶和蜜蜂。有了她的描述。女孩记住了每一朵花的样子,每一棵树的样子,甚至每一只蝴蝶和蜜蜂的样子。现在女孩没有时间烦恼了。因为她的心里有一个芳香的花园,有一片绚烂的花儿。她想,等拆掉纱布那天,一定要那位阿姨为她多拍几张照片。她会站在一簇一簇的鲜花中,阳光遍洒在身,她眯着眼,享受着阳光,笑着。那该是多美好多幸福的事啊!

⑦拆掉纱布那天,父亲从国外赶回来。一直在旁边培着她。的确,医生没有骗她,她真的在一个月之后,重新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她咯咯笑着,拉着父亲跑向医院的后院。清晨,那位阿姨离开了病房。她说,她会在花园等她。

⑧阿姨也没有骗她。那儿果真有一个花园,有绿树红花,有成群的彩蝶和蜜蜂。阿姨正站在那里,对着她笑。

⑨可是那一刻,她却愣住了。她发现阿姨无神的眼睛!

⑩她是一位盲人!她,竟然看不见任何东西!

⑾那天她们坐在长凳上,聊了很多。女孩问她: “你的眼睛会不会好起来?”阿姨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不过,只要心是明亮的,你就能拥有世界上最绚烂的花儿。”

16.第⑦段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分)

17.请具体说明第②段画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

(1) ;(2) 。

18.如果将第⑤段画线内容改为“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说说理由。(4分)

19.文中第③、⑤段中两次出现女孩的“心烦意乱”,第一次的原因是 ,

第二次的原因是 。(4分)

20。对第⑤段女孩发现“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女孩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会好起来。

B.女孩觉得自己离拆纱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C。女孩对自己不久后将会看到花园里美丽的景色充满了希望。

D.女孩想要在拆纱布的那一天拍好多照片。

2l。从全文看,本文题目“那些绚烂的花儿”的含义是 。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26分)

谈田家的“读书节”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王余光,在今年的两会上再次建议国家设立“读书节”,这已是他连续六次提出提案。作为一个多年倡导全民阅读的学者,把阅读进行到底,是他不懈的追求。

②这让人想到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全民多读书,设立全国读书节也是温总理的愿望。

③说到我国应该设立全民的读书节,首先让人想到每年的“世界读书日”。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会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三位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的辞世纪念日。在这一天,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1996年开始,美国把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也接受了“世界读书日”的倡议,选定了庆祝日期……从世界各地来看,读书节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成为最近二十年的新风潮。

④尽管我国有一些地方性的读书节、读书月之类的活动,但全民性的国家“读书节”仍然是空缺的。因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倡议,还是国家领导人的希望,或者是世界各地读书节的流行,呼吁设立我们国家的“读书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建立国家的“读书节”,更直接的需求源于我们今天的阅读现实。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原来推出的中央和地方台的电视读书节目:这几年在物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相继消逝。在更广泛的人文阅读中,读者人数逐年减少,决定一个民族阅读质量的人文阅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阅读,尤其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阅读,正在受到商业物质主义的冲击和挑战。

⑥爱默生说:“读书使人的心灵变得高贵。”这种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还是我们民族的心灵,都是这样。

⑦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来说,阅读,有利于培养人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人格、精神追求,有利于培养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健康品质,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

⑧对于一个民族的心灵来说,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性的力量……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失掉了阅读尤其是人文阅读的追求,那么,我们的心灵中将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将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将没有智慧和哲理,民族的文化历史将被割断,民族的心灵也会日趋浅薄,会泯灭我们的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人类终极精神价值的追求……

⑨从文化发展意义上讲,当要保存下来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位置时,可以通过建立某个特定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从而体现它的价值。所以,国家“读书节”的设立,可以使阅读在文化和精神的仪式下变得高贵、神圣和庄严。

22.第③段中提到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是我们熟悉的文学大师,以下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汤姆?索亚历险记》

B.塞万提斯——《鲁滨孙飘流记》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C.塞万提斯——《鲁滨孙飘流记》 莎士比亚——《格列佛游记》

D.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3.细读第⑤段,“我们今天的阅读现实”具体指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 (2) (3)

24.本文围绕国家读书节的设立展开论述,其中第①至④段论述了 ,第⑤段论述了 ,第⑥至⑧段论述了 。(6分)

25.根据第⑨段的论述:“当要保存下来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位置时,可以通过建立某 个特定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从而体现它的价值。”请你列举一个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读书节’’除外) (3分)

26.对于要设立国家读书节的建议,你是否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见解。(80字左右,8分)

三、写作(60分)

27.走进初三,我们也就走进了十六岁的花季。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幼稚;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犹豫:多了几分宽容,少了几分自私;多了一分责任,少了一分盲从,……十六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不少余600字的文章。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1.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葡萄美酒夜光杯 3.古道西风瘦马

4. 4. 静影沉璧 5. 会挽雕弓如满月 6.揭其庐之人

(每空3分,共18分)

7.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

8. D(2分)

9.C(2分)

10. 这老鼠被困(关闭)在袋子里不能逃离出去了。(3分)

11. B(3分)

12. (1)获得、捕捉(2分) (2)招致(2分)

13. 两艘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用绳子把铁块拴住,将网垂入水底。(3分)

14.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术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或者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 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等等。3分)

二、现代文(48分)

16. 培 陪(1+1分)

17.(1)交代了女孩父母不能陪伴的原因和他们对女孩的安排,与下文父亲从国外赶回相呼应,体现了他们对女孩的爱。

(2)为下文盲人阿姨对女孩的照顾作铺垫,以此衬托出阿姨无微不至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2+2分)

18.原句用省略号是因为阿姨在借助想象描绘花园的美景,所以说话断续,暗示了阿姨是一位盲人;用大蝴蝶的比喻是阿姨为了让女孩形象地感受到花的美。原句更能表现阿姨的善良和体贴。(4分)

19. 第一次:女孩因受不了黑暗世界的折磨而痛苦。

第二次:女孩因盼望早日看到光明而焦急。(2+2分)

20. C(3分)

21.(1)医院后花园开出的绚烂的花儿,也是暂时失明的女孩和阿姨心中看到的绚烂花儿。

(2)处于困境时内心拥有的乐观精神和对生活的美好希望。(2+3分)

22. D(3分)

23. (1)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极少,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

(2)中央和地方的电视读书节目相继消逝。

(3)人文阅读的读者人数逐年减少,人文阅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2+2分)

24. 第①至④段,从专家学者的倡议、国家领导人的希望和世界各地读书节的流行看,设立国家的读书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⑤段:我们今天的阅读现实需要建立国家的读书节。

第⑥至⑧段:阅读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我们民族的心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2+2分)

25. 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3分)

26. 可以赞同,谈读书节对于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意义;也可反对,获得知识、提高素养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和熏陶,而不是一个读书节的仪式能解决的问题。(8分)

三、写作(60分)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的全部内容,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建议将本页加入收藏!同时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公益广告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相关文章
【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能力测评】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