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  2018-10-07 14:36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取代了宗法制

  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

  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员文化素质

  6.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7.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官员唯命是从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大规模南迁

  9.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盐业商运商销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D.盐铁官营

  10.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11.下表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

  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

  山东船税786两0.8万--0.9万两10793两2万—3万两

  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一2万两5万一6万两8万一10万两

  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一2万两3万—4万两10万一11万两

  合计数千一1万两3万一5万两9万一11万两20万一24万两

  A.交通运输业大发展,贸易交通条件改善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现代海禁政策松弛,对外贸易不受限制

  D.清代社会秩序稳定,商品经济发展

  1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

  13.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1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统治

  1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

  16.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7.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9.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人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

  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雅典律师完全主导了法庭审判

  D.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20.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雅典盛行人文主义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21.《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斩”。《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A.唐律能有效的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

  B.罗马法的规定更具有理性色彩

  C.法律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D.罗马的法律比中国法律显得更加灵活

  22.古罗马法学家认为: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因为这种法律不是人类特有的,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不论是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法是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B.自然法是自然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规律

  C.人定法是根植于自然的最高理性

  D.自然法是人定法精密化的表现

  23.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C.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

  24.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泰格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6.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下图)。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27.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2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29.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3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5分,34题12分,共5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12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专家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中,把封建社会分为两种不同的体制。一种是刚性体制,这个社会中等级制和身份制严格,社会流动不易,看似稳固,但应变能力很差,所以一击即溃;另一种是弹性体制,该社会中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权力结构可以变化,权力的行使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这种社会的应变能力很强,遇到危机可以自我调整,从而长期存活下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的时间,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他(莎士比亚)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注:本•琼森和克里斯托弗•马洛都是莎士比亚以后不久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

  ——摘自哈罗德•布鲁姆《伦敦文学地图》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结合材料指出16~17世纪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点。(8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论道:“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就愈多,信息交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两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都是“家天下”;C项是现象不是实质;D项君主*并没有消除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B。

  2.【答案】C

  【解析】《礼记》中记述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反映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通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进行规范,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故本题选B项。“亲亲相隐”原则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也未损害明代法律的*性,故A、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4.【答案】A

  【解析】左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图片信息无从体现行政区划的范围变化、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以及行政机构设置的繁简问题,排除B、C、D三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等,材料揭示的是通过“密封考生姓名”等方式完善科举制度,彰显的是公平竞争,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录取数量、报考要求、考试内容,据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可以得出中书省的权力比较大,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知,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不敢创新,说明明清时期君主*日益强化,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故选B选项;A项中“官员无所事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根据材料意思可得出C答案。

  10.【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

  11.【答案】D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材料的意思是说,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能治众而禁令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明智的统治者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制定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够治理好国家。体现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分析选项,A项符合

  题意。

  13.【答案】C

  14.【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因素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

  15.【答案】B

  【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水排、大纺车、木活字转轮排紫盘”以及徐光启“吸收最新实践”可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是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因而排除B、C项,同时又可以判断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故答案为A。

  17.【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务,属于实用科技。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18.【答案】C

  【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选择C项。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故A项错误;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D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

  19.【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B、D之间进行选择,是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信息看,应该是前者,公民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国家。可知B项符合题意,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识。

  21.【答案】B

  【解析】罗马法具有自然法精神,即公正、理性和人道。中国古代法律不仅严酷,还表现为公开的不平等性和基于人伦的滥刑。具有自然法精神的罗马法具有普遍适用性,罗马法讲求证据而非宽松灵活,严刑酷法并不能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所以本题选B。

  22.【答案】D

  【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思想核心,它受到了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影响,认为自然法凌驾于人定法之上,人定法是自然法的精密化。故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3.【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反映对自然、人性的推崇。该观点是智者学派学者安提丰的主张。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人性,但是忽视道德,故A项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故B项错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观点,故C项错误;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强调理性、强调人的自由,故D项正确。

  25.【答案】C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以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故该学说“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故C项正确。

  26.【答案】D

  【解析】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从时间可以排除A、B和C。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

  28.【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个“*”是指教会和教皇的*,第二个“*”是指信仰上帝的*。马丁•路德仍然坚持宗教信仰,故D表述错误。

  29.【答案】D

  【解析】题干中伏尔泰认为孔子的思想观点“是超越*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但并不能体现出伏尔泰反对*教神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对西方现实社会的批判,故B项错误;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思想家赞扬孔子思想中与平等相关的主张,并进行宣传,体现出了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的观点,故D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启蒙思想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项排除;题干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A、C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

  31.(1)异: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韩非子认为法律是*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分)

  同: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2分)

  (2)差异:

  ①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2分)

  ②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2分)

  ③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2分)

  原因:

  ①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②中国:宗法制度,*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③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6分)

  32.(12分)

  【试题解析】第一小问时间,根据弹性体制的特征之一,即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可以判断出与科举制有关,再结合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出唐朝。第二小问理由,唐代以前,刚性体制表现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差;唐代及以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

  【答案】

  转变的时间为唐朝。(2分)

  理由: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是刚性体制,表现为寺院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人才选拔由军功行赏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导致累世公卿局面的出现。(每点2分,共4分)

  唐以后,农村中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打击了门阀士族,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每点2分,共6分)

  33.(15分)

  (1)原因: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4分)

  思想内涵:突破封建*道德中的“义”和“理”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现世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3分)

  (2)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影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当时英国人的生活状况,又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分)

  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而且深深影响了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促进英国文化走向辉煌。(3分)

  共同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1分)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1分)

  34.(12分)观点一:文化进步通过各地区或民族间相互的文化交流而实现。(2分)

  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促进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科技文化向近代转型。(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求,同等给分)

  观点二:各地区或民族内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2分)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求,同等给分)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都是“家天下”;C项是现象不是实质;D项君主*并没有消除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B。

  2.【答案】C

  【解析】《礼记》中记述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反映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通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进行规范,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其目的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加强宗族团结,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故本题选B项。“亲亲相隐”原则不能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也未损害明代法律的*性,故A、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4.【答案】A

  【解析】左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图片信息无从体现行政区划的范围变化、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以及行政机构设置的繁简问题,排除B、C、D三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等,材料揭示的是通过“密封考生姓名”等方式完善科举制度,彰显的是公平竞争,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录取数量、报考要求、考试内容,据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可以得出中书省的权力比较大,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知,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不敢创新,说明明清时期君主*日益强化,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故选B选项;A项中“官员无所事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8.【答案】D

  9.【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根据材料意思可得出C答案。

  10.【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

  11.【答案】D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材料的意思是说,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能治众而禁令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明智的统治者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制定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够治理好国家。体现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分析选项,A项符合

  题意。

  13.【答案】C

  14.【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因素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

  15.【答案】B

  【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

  16.【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水排、大纺车、木活字转轮排紫盘”以及徐光启“吸收最新实践”可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是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因而排除B、C项,同时又可以判断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故答案为A。

  17.【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务,属于实用科技。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18.【答案】C

  【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选择C项。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故A项错误;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D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

  19.【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B、D之间进行选择,是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信息看,应该是前者,公民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国家。可知B项符合题意,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识。

  21.【答案】B

  【解析】罗马法具有自然法精神,即公正、理性和人道。中国古代法律不仅严酷,还表现为公开的不平等性和基于人伦的滥刑。具有自然法精神的罗马法具有普遍适用性,罗马法讲求证据而非宽松灵活,严刑酷法并不能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所以本题选B。

  22.【答案】D

  【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思想核心,它受到了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影响,认为自然法凌驾于人定法之上,人定法是自然法的精密化。故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3.【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反映对自然、人性的推崇。该观点是智者学派学者安提丰的主张。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人性,但是忽视道德,故A项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故B项错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观点,故C项错误;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强调理性、强调人的自由,故D项正确。

  25.【答案】C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以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故该学说“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故C项正确。

  26.【答案】D

  【解析】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从时间可以排除A、B和C。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

  28.【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个“*”是指教会和教皇的*,第二个“*”是指信仰上帝的*。马丁•路德仍然坚持宗教信仰,故D表述错误。

  29.【答案】D

  【解析】题干中伏尔泰认为孔子的思想观点“是超越*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但并不能体现出伏尔泰反对*教神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对西方现实社会的批判,故B项错误;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思想家赞扬孔子思想中与平等相关的主张,并进行宣传,体现出了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的观点,故D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启蒙思想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项排除;题干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A、C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

  31.(1)异: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韩非子认为法律是*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分)

  同: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2分)

  (2)差异:

  ①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2分)

  ②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2分)

  ③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2分)

  原因:

  ①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②中国:宗法制度,*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③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6分)

  32.(12分)

  【试题解析】第一小问时间,根据弹性体制的特征之一,即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可以判断出与科举制有关,再结合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出唐朝。第二小问理由,唐代以前,刚性体制表现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差;唐代及以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

  【答案】

  转变的时间为唐朝。(2分)

  理由: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是刚性体制,表现为寺院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人才选拔由军功行赏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导致累世公卿局面的出现。(每点2分,共4分)

  唐以后,农村中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打击了门阀士族,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每点2分,共6分)

  33.(15分)

  (1)原因: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4分)

  思想内涵:突破封建*道德中的“义”和“理”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现世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3分)

  (2)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影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当时英国人的生活状况,又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分)

  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而且深深影响了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促进英国文化走向辉煌。(3分)

  共同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1分)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1分)

  34.(12分)观点一:文化进步通过各地区或民族间相互的文化交流而实现。(2分)

  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促进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科技文化向近代转型。(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求,同等给分)

  观点二:各地区或民族内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2分)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求,同等给分)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劝导相结合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9.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10.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天赋人权B.人民主权C.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D.人是万物的尺度

  11.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种现世的智慧

  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12.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13.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的空前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4.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15.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姓名成就

  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

  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④西方医学落后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16.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

  17.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而必无悖于*。”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图中美术作品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的手段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都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封建教会的思想控制

  C.“闭关”政策的影响D.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1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1.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2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3.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②主义偏重客观、再现。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②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D.《苹果车》、《安娜•卡列尼娜》

  24.如果我们要了解下图这一美术作品,可以查阅下列哪部著作?【】

  A.《世界漫画大师笔下的造型》

  B.《华丽的回归: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荣耀》

  C.《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D.《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

  25.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26.“你是我的兄弟和姊妹,是爱的世界,生命象花和蝴蝶,相互依偎才会美……”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WEARETHEWORLD》(四海一家)属于【】

  A.摇滚乐B.浪漫主义音乐C.表现主义音乐D.新古典主义音乐

  27.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28.“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29.《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庙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

  30.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二、材料解析题

  31.(12分)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4分)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2)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这些新观念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6分)

  材料三右图为一幅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

  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

  (3)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思智寿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炯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一一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2分)

  材料二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一一《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并简述其手段。(4分)

  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交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晰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

  33.(14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4分)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5分)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3)材料四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BA6——10CDCCB

  11——15DCCDB16——20BCACB

  21------25CABDA26-------30ADCBC

  二、材料题

  31.(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2分)

  中国:重民(或:民本、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2分)

  (2)新观念: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3分,答出3条即可)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3)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32.(1)方式: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通过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2分)

  (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3分)

  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1分)

  (3)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2分)

  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2分)

  (4)基础:进化论思想(2分)

  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2分)

  33.(1)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

  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1分)

  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分)

  (2)符合。(1分)

  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4分)

  (3)*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分)

  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二历史必修一练习试题[1]
下一篇:2019年秋高二历学期次月考试卷[1]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