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逍遥右脑  2018-10-05 17:22

2019-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2.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4.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的次数和细胞分裂的次数分别是(  )
A.2次,1次 B.1次,1次 C.2次,2次 D.1次,2次
 
6.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的有丝分裂
B.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期不同
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两个次级卵母细胞
 
7.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对于男性,Ⅱ区段上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只有3种
C.Ⅲ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
D.因X、Y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其分别测定
 
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
B.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C.在自然鸡群中,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
 
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11.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
A.1% B.2% C.0.5% D.50%
 
12.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正常情况下,不是稳定不变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 的碱基数量比 D.碱基配对方式
 
13.在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22%,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
A.11% B.22% C.28% D.44%
 
1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B.可在核糖体上进行
C.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D.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15.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16.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17.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可以转运氨基酸 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
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
 
18.下列关于基因与遗传信息、DNA、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每条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
D.基因的碱基序列中蕴藏着遗传信息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必然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
C.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D.生物个体在幼年时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
 
2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
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21.下列各项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是(  )
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D.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22.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23.如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有三个
B.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甲、乙、丁
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
 
24.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5.关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诊断 D.接种疫苗
 
 
二、非选择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4分)(2019秋•安庆期中)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受S、s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S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SS和Ss的个体均开红花;T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T基因纯合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回答以下问题.
(1)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红花,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为      (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2)由于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用基因型为SsTt的植株进行自交来探究.该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所选植株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如不符合时,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如      ,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方框1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下同)
②如子代中粉红色:白色=1:1,则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方框2中所示.
③如      ,则      ,请在方框3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如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      种基因型.
 
27.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由分裂图可知,坐标图的纵坐标中a=      .
(2)H→I段表示发生了      作用,之后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      .
(3)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      .
(4)在分裂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
 
28.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内某生理过程(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问题:

(1)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甲和丙之间的连接方式称      ,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
(2)①→②过程叫做      ,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所利用的原料为      .
(3)结构③的名称为      ,其是细胞内合成      的场所.
(4)②中尿嘧啶和腺嘌呤的和占52%,则可得出与①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
 
29.(13分)(2019秋•安庆期中)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基因;控制乙病的遗传方式      .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Ⅲ7:      ;Ⅲ8:      ;Ⅲ10:      .
(3)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30.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及处理时间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组1 0℃ 36小时 0
组2 72小时 0
组3 96小时 0
组4 2℃ 36小时 5
组5 72小时 20
组6 96小时 24
组7 4℃ 36小时 12
组8 72小时 30
组9 96小时 43
组10 6℃ 36小时 0
组11 72小时 0
组12 96小时 0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形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      等优点.
(2)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      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      ,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      .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      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4)由实验结果可知,      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
 
 

2019-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解答】解:A、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
D、D选项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隔离 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专题】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①正确;   
②对母本的去雄应该在开花前,②错误;   
③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③错误;
④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④正确;
⑤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⑤正确;  
⑥授粉后要套袋隔离,⑥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注意时间,明确去雄应该在自花授粉前,然后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4.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知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皮肤的表现型不同.
【解答】解: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为黑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为白色.若某一纯深色肤色(AABB)与纯白色肤色的人(aabb)婚配,后代F1肤色为中间色(AaBb);让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就是让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
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女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 ;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 和AABb ,共 ;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 、aaBB 、AaBb ,共 ;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 和aaBb ,共 ;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 ,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的次数和细胞分裂的次数分别是(  )
A.2次,1次 B.1次,1次 C.2次,2次 D.1次,2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是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DNA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据此答题.
【解答】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分裂是连续两次细胞分裂,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一次,故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着重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以所列知识点记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减数分裂过程,并掌握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的相关变化.
 
6.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的有丝分裂
B.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期不同
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两个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特殊的有丝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A错误;
B、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而精子是由精细胞经过变形阶段形成,B正确;
C、减数分裂时,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染色体复制时期相同,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错误;
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7.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的实验方法,发现了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一步推出该显性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解答】解;A、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
B、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能检测某一显性个体数纯合体还是杂合体,B错误;
C、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即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点,对于生物学史知识,要注意平时积累,加强记忆.
 
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对于男性,Ⅱ区段上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只有3种
C.Ⅲ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
D.因X、Y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其分别测定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错误;
B、对于男性,Ⅱ区段上控制性状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4种,C错误;
C、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
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分离等现象,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
B.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C.在自然鸡群中,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说明鸡的芦花(非芦花)属于伴性遗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雌性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BW,雄性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bZb.
【解答】解:A、由于雄性既有芦花,也有非芦花,因此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ZBW、ZbZ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ZBZb、ZbW,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2种,雌鸡有2种,B错误;
C、芦花是Z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因此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正确;
D、F2中的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BZb、ZBW雌雄交配,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非芦花鸡是ZbW= ,则芦花鸡是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ZW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专题】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尤其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能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
A.1% B.2% C.0.5% D.50%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只有2个,占总数的 =0.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正常情况下,不是稳定不变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 的碱基数量比 D.碱基配对方式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是稳定不变的,A错误;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
C、根据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1,比值稳定不变,C错误;
D、碱基配对方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这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DNA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3.在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22%,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
A.11% B.22% C.28% D.44%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双链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由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因此A+C=T+G=50%,如果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22%,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50%?22%=28%.
故选:C.
【点评】对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B.可在核糖体上进行
C.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D.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A、DNA解旋后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A错误;
B、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但不能在核糖体上进行,B错误;
C、解旋后DNA分别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所以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正确;
D、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15.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专题】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
【解答】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
C、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
D、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DNA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识记基因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16.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的位置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翻译的方向,即从左到右,因此图中 表示的是相邻氨基酸, 左侧的氨基酸才是起始甲硫氨酸.
【解答】解:A、图示结构为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糖体RNA,A正确;
B、根据图中箭头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因此起始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位置的左侧,B错误;
C、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相应的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可以转运氨基酸 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
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
【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3、RNA的其他功能,如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因此还具有催化功能等.
【解答】解:A、tRNA能之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A正确;
B、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就是RNA,B正确;
C、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C正确;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糖类,但不含RNA,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分子的化学组成,掌握RNA分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作用,能结合本题对RNA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下列关于基因与遗传信息、DNA、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每条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
D.基因的碱基序列中蕴藏着遗传信息
【考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碱基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一个DNA分子中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性状可以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控制多个性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一个性状可以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控制多个性状,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碱基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以及基因在细胞中的分布,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必然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
C.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D.生物个体在幼年时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①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解答】解:A、基因突变必然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遗传,B错误;
C、基因突变的方向具有不定向性,与环境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C错误;
D、生物个体在幼年时期基因突变的频率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
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
B、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1.下列各项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是(  )
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D.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适用范围:
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2)发生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但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YyRr自交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2.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如果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如果A1正常,则A2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有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答】解:A、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染色体用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染色进而观察,所以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B正确;
C、昆虫的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减数分裂,因而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错误;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重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3.如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有三个
B.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甲、乙、丁
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
2、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4、判断题图中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甲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内有1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凡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故图中可能是单倍体的细胞有四个,A错误;
B、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故图中的D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B正确;
C、题图四个细胞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的是乙、丙、丁,而图甲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一个染色体,C错误;
D、图乙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故与乙相适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和AaaBBBcccDDd等,而基因型是aabbcc的个体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生物体倍性的判断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组数和生物体倍性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题选项B时考生须明确:只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单倍体细胞,但单倍体细胞不一定只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24.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多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骤变等)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解答】解:A、多倍体形成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无关,A错误;
B、多倍体的形成可以采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多倍体形成是染色体成倍的增加,染色体个别增加与多倍体形成无关,C错误;
D、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的特征是同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均是非同源染色体,且同组内的染色体必须包含本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的种类.
 
25.关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诊断 D.接种疫苗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解答】解:A、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A正确;
B、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B正确;
C、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C正确;
D、接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不能预防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活动调查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4分)(2019秋•安庆期中)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受S、s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S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SS和Ss的个体均开红花;T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T基因纯合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回答以下问题.
(1)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红花,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为 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 (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2)由于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用基因型为SsTt的植株进行自交来探究.该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所选植株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如不符合时,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如 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6:3:7 ,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方框1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下同)
②如子代中粉红色:白色=1:1,则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方框2中所示.
③如 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2:1:1 ,则 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请在方框3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如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 6 种基因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模式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S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SS和Ss的个体均开红花;T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T基因纯合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
因此红花基因型为S_tt,粉红花基因型为S_Tt,白花基因型为ss__、S_TT.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粉红花,基因型为S_TT、ssT_和sstt的个体均开白花.要求F1均开粉红花(S_Tt),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因此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可以为: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
(2)①双杂合个体自交,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_T_(S_Tt+S_TT):S_tt:ssT_:sstt=9(6+3):3:3:1,故粉红色:红色:白色=S_Tt:S_tt:(S_TT+ssT_+sstt)=6:3:(3+3+1)=6:3:7.
②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两种显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TT:SsTt:sstt=1:2:1,即粉红色:白色=2:(1+1)=1:1.
③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均为一显一隐,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tt:SsTt:ssTT=1:2:1,即粉红色:红色:白色=2:1:1.
(3)四种纯合子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除此之外,SsTT和ssTt自交也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故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6种基因型.
故答案为:
(1)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
(2)①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6:3:7 如图1

③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2:1:1
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如图2

(3)6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的连锁等有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各种花色的基因型,再结合要求进行解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基因连锁和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的区别,具有一定的难度.
 
27.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细胞核中DNA的含量 ,由分裂图可知,坐标图的纵坐标中a= 2 .
(2)H→I段表示发生了 受精 作用,之后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 有丝分裂 .
(3)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 1:2:2 .
(4)在分裂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④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①②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坐标图:坐标图中BC段表示含量加倍,说明为DNA变化曲线;A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H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
分析分裂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1)由于坐标图中的曲线中,BC段逐渐加倍,所以其表示DNA变化曲线;由分裂图可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核DNA是4个,所以a为2.
(2)HI表示DNA数目加倍,恢复后与体细胞相同,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3)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
(4)在分裂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④;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②.
故答案为:
(1)细胞核中DNA的含量 2
(2)受精 有丝分裂
(3)1:2:2  
(4)①④①②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8.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内某生理过程(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问题:

(1)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甲和丙之间的连接方式称 脱水缩合 ,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C0?NH? .
(2)①→②过程叫做 转录 ,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细胞核 ,所利用的原料为 核糖核苷酸 .
(3)结构③的名称为 核糖体 ,其是细胞内合成 蛋白质 的场所.
(4)②中尿嘧啶和腺嘌呤的和占52%,则可得出与①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48%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DNA、②是mRNA,因此①→②表示转录过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情况可以判断a链是模板链;③为核糖体,mRNA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图中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
【解答】解:(1)密码子是位于信使RNA上连续的3个碱基,则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甲和丙(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称脱水缩合,连接的化学键是肽键,结构简式是?C0?NH?.
(2)图中①→②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所利用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
(3)结构③的名称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若②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52%,即U+A=5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分子中T+A=52%,则C+G=48%.
故答案为:
(1)AUG 脱水缩合?C0?NH?
(2)转录 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3)核糖体 蛋白质
(4)48%
【点评】本题结合某真核生物生理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13分)(2019秋•安庆期中)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是 隐 性基因;控制乙病的遗传方式 伴X隐性遗传病 .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Ⅲ7: AAXBY或AaXBY ;Ⅲ8: aaXBXb 或aaXBXB ;Ⅲ10: AAXbY或AaXbY .
(3)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图谱,3号、4号正常,他们的女儿8号有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而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题干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且5、6没有乙病生出了有病的10号,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3、4正常,子代患甲病,说明为隐性遗传,另8病,其父未病,可排除为伴X隐性遗传,则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题中说另一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遗传,5、6正常,10患乙病,说明乙为隐性遗传,则乙为伴X隐性遗传.
(2)单独考虑甲病,7号基因型为AA或Aa,8号基因型为aa,10号基因型为AA或Aa;单独考虑乙病,7号基因型为XBY,8号基因型为XBXb或XBXB 10号基因型为XbY.所以7、8、10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或AaXBY、aaXBXb 或aaXBXB、AaXbY或AAXbY.
(3)已知Ⅲ8与Ⅲ10的基因型是aaXBXb 或aaXBXB、AaXbY或AAXbY,只考虑甲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 × = ,正常概率为 ,只考虑乙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 × = ,正常概率为 ,只患一种病的几率计算式为: × + × =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的计算式是 × = .
故答案为:
(1)常 隐 伴X隐性遗传病
(2)AAXBY或AaXBY aaXBXb 或aaXBXB AAXbY或AaXbY
(3)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能够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30.某同学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及处理时间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组1 0℃ 36小时 0
组2 72小时 0
组3 96小时 0
组4 2℃ 36小时 5
组5 72小时 20
组6 96小时 24
组7 4℃ 36小时 12
组8 72小时 30
组9 96小时 43
组10 6℃ 36小时 0
组11 72小时 0
组12 96小时 0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 纺锤体 的形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 操作简单、安全无毒 等优点.
(2)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 分生 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 旺盛 ,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 碱性染料(或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4)由实验结果可知, 4℃、96小时 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专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分析表格可知,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处理96小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即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佳.
【解答】解:(1)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操作较为繁琐,且秋水仙素有毒,而低温诱导操作简单,且安全无毒.(2)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且分裂较为旺盛,故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
(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染成深色.
(4)由表中信息可知,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处理96小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即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佳.
故答案为:
(1)纺锤体 操作简单、安全无毒
(2)分生 旺盛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碱性染料(或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4)4℃、96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解释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积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生物百花园2019届高二(下)生物强化训练(9)
下一篇: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相关文章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