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实践
逍遥右脑 2018-09-09 12:43
【摘要】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了解地球家园的重要学科,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引入其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生活化教学策略为例,探寻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改革进程,并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帮助
初中地理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教学的根本在于转变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方式,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教师教学难度;与生活现象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等主要特点。
一、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1.受制于地理课程特点,教学模式难以优化:地理课程的特点是零碎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很多专有名词都需要理解并背过,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死板。2.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普遍向分数看齐,零碎的知识点记住越多,就能争取更多的分数,但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却知之甚少,或是根本不愿意探究,理论始终大于实践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普遍较差。3.初中分科阶段,地理教学处境尴尬:初中在面临分科时,一些理科学生就被“解放”,只要通过结业考试就能拜托“地理噩梦”,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在分科之前就不再重视地理课程学习,从而使得地理教学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4.教师教学观念仍旧落后: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尤其对地理课程来说,教师更是占据课堂中心,在“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地理课程感兴趣。同时,传统地理课上,教师的付出和回报往往是不成正比的,有些甚至呈反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因为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速度非常慢,如果仅仅依靠45分钟的课堂时间,很难出成效,长此以往,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反而忘的越多。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1.融入生活化教学,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开始: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即让教师承认并接受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教师的课堂地位应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融洽和谐,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更易开展。2.融入生活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大致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可以让其进行自主研究,从生活入手,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从生活入手,启发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对于这一类学生,只要教师稍加注意引导,就很容易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对于学生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事半功倍。3.平等对待,长期鼓励: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偏袒学生较好的学生,更不能不管不顾学习中等的学生;其次,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以生活实例不断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并不断丰富学生实践体验的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地理实验活动,教师要格外重视,并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自然万物,大地河流,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素材,而学生的探究动力,与教师的鼓励息息相关。4.组织多类型实践探究活动:生活化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对地理教学来说,展现其灵活性的方式就是组织多类型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课堂重点,多次分散或一次集中的进行实践探究活动(例如组织学生绘制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采集水土样本探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5.结合生活实际,拓展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学策略必然要结合生活实际,并从实际的生活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以地理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前提下,以生活为课堂,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为第二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例如从一片树叶着手,学习自然季节的变化,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实际生活场景重新演绎四季交替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仍旧非常多,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有意义的学习目的渐渐被追求高分数而取代,这是我国现代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上述对生活化教学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把传统课堂变成生活课堂,把传统教材变为生活教材,配合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