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9-06 11:53
内容预览:
长屿中学2019学年(上)七年级期中调研(课外名著)试卷
(本卷满分30分)
亲爱的同学,阅读一本经典,我们的人生就多了一份厚重;而任何浮躁的心态都不可能真正读好一本好书的,相信这个道理你我都非常明白。期待你在真正读了原著后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书写和卷面(5分)
1、(2分)把下面这句话工整地抄写在条幅内。
看名著,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2、(3分)全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名著《西游记》《伊索寓言》考查(25分)
3、(2分)《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 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4、(3分)请把与《西游记》有关的三个选项挑选出来。(填序号)
①吴承恩 ②施耐庵 ③罗贯中 ④杨志 ⑤杨修 ⑥铁扇公主 ⑦三英战吕布
⑧车迟国斗法 ⑨三打祝家庄
、 、
5、(3分)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课外名著测试 第1页 共2页
6、(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答:
7、(12分)某校组织“走进名著世界大闯关”比赛活动,活动即将开始。
主持人: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我校组织的“走进名著世界大闯关”活动就从这里开始!请你参与下面的闯关活动。
⑴第一关:请你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与所给寓意对号入座(只填代号)。
备选项:A.《两只口袋》 B.《农夫和蛇》 C.《蚯蚓和狐狸》 D. 《狐狸和葡萄》
E.《蚂蚁和蝉》 F.《狼和小羊》
寓意:讽刺好逸恶劳的,如( );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 );讽刺只说别人的坏话而看不见自己缺点的,如( )。
⑵第二关:请讲述《伊索寓言》中有关贪得无厌的一个故事(只写故事概要)。
⑶第三关:请你概括《伊索寓言》的主要特点是:
⑷第四关:阅读体会我来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读《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读了这部名著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方法:
我的收获:
主持人:你的表现很出色!相信下一个活动环节你会表现得更好……
七年级课外名著测试 第2页 共2页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七年级课外名著测试参考答案
一、【共5分】略(2+3分)
二、《西游记》《伊索寓言》考查
3、大闹天宫 唐僧 (2分,每个1分)
4、 1 ⑥ ⑧ (3分,每个1分)
5、【共3分】 猪八戒(1分) 示例: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取亲(写出一个即可,2分)
6、【共5分】老鼋把师徒四人以及宝马经书一同淬(沉)入河中。(2分) 因为唐僧忘记了曾经对老鼋的承诺,没有替它问佛祖,(2分)于是老鼋生气报复。(1分)(意思对即可)
7、【共12分,每小题3分】
⑴依次为:E D A (3分,每个1分)
⑵如《衔肉的狗》:狗衔着肉过河,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于是放下嘴里的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了:那一块本来就没有,这一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又如《骆驼和宙斯》:一骆驼想要像牛一样的长角,就去找宙斯。宙斯说:你有庞大的身躯,高耸的驼峰,还有漂亮的长耳朵,为何还要角呢?骆驼说:牛有而我没有这公平吗?宙斯一听很生气,觉得他太不知足了,就把他的长耳朵变小了。从此,骆驼就只有一双小耳朵了。(3分)
⑶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蕴涵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部分是动物语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幽默、诙谐。(3分)
⑷方法示例:如精读、略读、摘记、列图表、作批注、填读书卡片、每日一读(或每天讲一个故事给别人听)等等。(1分)
收获示例:对社会这本大书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