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3-22 16:56
编者按:陶希圣(1899-1988),湖北黄冈人,抗战时期先是汪精卫亲信,后为蒋介石“文胆”,曾一度为蒋经国授课解惑,文史法经集于一身,在学术风云与政治漩涡中浮沉一生。
1939年至1940年期间,曾经是汪精卫阵营中积极亲日的高宗武和陶希圣,在汪日谈判过程中,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野心,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叛逃”到香港,并将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条约公之于众,这就是抗战时期促使所有中国人空前团结抗日的“高陶事件”。本文作者沈宁是陶希圣的外孙,他在文章中描述了家人的那段出逃经历。
所谓76号,是指当时的驻沪日军特务机关,因为设在极斯菲尔路76号,故成代指。这里院落广阔,除日本特务机关以外,院后一栋小楼,还驻扎日本宪兵队。外左右两幢楼房,则由丁默?、李士群的l00多名日伪武装特务居住。
外祖父逃出上海,到达香港之后,外祖母就开始谋划如何带领儿女也偷渡到港。
到了晚上,外祖母把窗帘遮起,大大小小就开始忙,各自收拾东西,把要带的绑起来,看看太多太大,又拆开再挑拣,绑小些。外祖母说,这次是逃命,比以前的逃难更危险,所以连被子也不带,随身东西越少越好。到危急时刻,也许要从船上跳水,什么都可以不要,只管跳海。
五天过去,几个人的东西都收好了,按买好的船票,准备1月13号一早动身。
1月l2号,没有人出门,都在家里。中午时候,愚园路忽然打来一个电话,通知外祖母立刻把家搬到愚园路去。愚园路是汪精卫集团首脑人物居住的巷子,内外都有日本军警看守。愚园路并且通知,76号已经派出人和车,马上就到环龙路来。
外祖母心急万分,她晓得,如果一家人搬进了愚园路,那就绝对再无办法摆脱日、汪的控制,再也没有机会逃离上海了。急中生智,外祖母突然间抓起电话,直接打到汪精卫公馆,找汪夫人陈璧君讲话。说想见她一面,向他们讨命,把儿女送出虎口。
陈璧君接了电话,外祖母说:我有事要找你商量。
陈璧君说:现在就来。外祖母说:我要带大女儿一道来。陈璧君说:可以。于是外祖母带着母亲,坐了76号的车,到愚园路汪公馆去。
见到陈璧君,外祖母便提出,自己可以带了儿女到香港去,劝说外祖父重返
上海。陈璧君便将汪精卫从楼上叫下来,商量此事。
汪精卫听了外祖母的提议,没有立刻表示反对。外祖母便又说:劝说希圣回来之前,有几件事要说明白。汪精卫忙问:只要他回来,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外祖母说:他提过,他与别人争执得厉害,不愿住愚园路。汪精卫立刻说:可以,只要他回上海,就住在你们自己公馆里,或者另外找一个住宅都可以。外祖母说:今天我接到76号电话,他们派了人,要把我们搬到愚园路。汪精卫说:陶先生要回来了,还住环龙路公馆,不搬家。外祖母说:希圣听说76号要杀他,杀了以后再开追悼会。汪精卫先生马上大声说:没有的事,他们不敢。你们如果不相信,我派我自己的亲信卫队保护希圣兄。外祖母最后说:还有一条,他说过他不要签字。听见这话,汪精卫有些作难,陈璧君则说:只要陶先生回来上海,其他一切都可以再商量。这时候副官走进来,递给汪精卫一封信。汪精卫站着,打开信看,不过两三秒钟读完,脸色大变,告诉外祖母说,那是外祖父从香港发来的电报,要求他保护他家人的安全,否则他只有走极端,公开讲话。说出上海的事情,是日、汪最觉恐惧的情况。
外祖母见机就说:如果这样,事不宜迟,我最好马上去香港,劝他回来。若是迟了几日,他一句话讲出去,收不回来,那时我去也无用了。
这样的结果,母亲和两个舅舅当然很伤心,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外祖母对儿女们讲:她先带四舅、五舅两个去香港,找到外祖父之后,再想办法救出母亲和两个舅舅。
等待是万分漫长的,母亲和舅舅们每天如常上学,但没一人的心思在读书上。盼到第五天,汪公馆派人送来口信:外祖母已有电报发到愚园路,他们母子三人安抵香港,见到外祖父,外祖父已同意尽快回上海。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杜月笙在运筹,做缓兵之计。外祖父听说三个儿女被扣留在上海之后,立刻找到杜月笙求救。为了援救母亲和两个舅舅,杜月笙从香港亲飞重庆,直接同蒋介石面商。
万墨林派出几辆推土车到环龙路来,好像准备开工修马路。同时,万墨林从内线打探清楚,汪精卫收到外祖母从香港发的电报之后,就放心到青岛去开会了,愚园路大大小小也都懒散起来,正是展开行动的好时机。
于是按照万墨林的策划,那天晚饭时,三舅开始发脾气,说是外面推土机通夜的吵,没法子睡觉,头疼得要命。大舅也跟着抱怨,提出到别处去睡觉。作为姐姐,母亲便向76号的特务要求,把两个舅舅送到沪西表姨母家去睡一夜,表姨母在沪西开一座煤球工厂。
第二天,l940年1月18日,母亲早上起床,跟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坐了家里的汽车,由76号派的司机,送到学校。她从学校正门走进去,却不去自己的教室,而是穿过学校大厅,从后面走出去,直接走到学校后面的霞飞路。一部黑色的小汽车,正在霞飞路上等着,见母亲从学校后门出来,便发动起来。母亲一到,车门便打开,随即开动起来。
万墨林坐前排,母亲坐在后排座位上,左右两个保镖,手提短枪,警戒车窗外。母亲晓得,那是万墨林手下最优秀的两名枪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开过一次口。看起来,各人行动都很保密,76号没有任何察觉,后面马路上不见有人跟随。
车子开到杜美路,街两边突然人多起来,三三两两,分了几批,走的走,坐的坐,看见车子过来,都站起望着车子的后面,想来,都是万墨林事先布置在这里的二十几名枪手。万墨林的计划,如果后面有76号的车子追赶,车内两名枪手便且战且走,到杜美路上,埋伏的枪手们就会拔枪阻击,掩护母亲所乘的汽车脱险。
万墨林还在杜美路上的杜月笙公馆派了两部车子接应,如果遇有枪战发生,他就带领母亲换车,继续冲出76号包围。但因为一路安静,他们也就不必换车,只需将车掉头,转而驶往沪西。母亲晓得,他们是去沪西接两个舅舅了,心里很高兴。
根据万墨林的安排,这天一早,表姨母便将两个舅舅送至煤球厂,说是另有同学家里的车子,会接两个舅舅到学校去。实际上,接两个舅舅的车子,就是万墨林安排的那车。在煤球厂门口,万墨林也让埋伏了二十几名枪手,都是煤球厂工人打扮。如果76号有追兵,这里埋伏的人就会开枪,堵截追兵。
母亲乘坐的汽车,从煤球厂前门进,换上在那里接应的另外一部车子,还是万墨林坐前排,后排座位上,两个保镖分坐母亲身边,汽车又从后门开出。这时候前面两部汽车也开动起来,那是大舅和三舅分坐的车。万墨林计划,母亲和两个舅舅每人坐一部车,分头去十六铺码头。如果一路没有闪失,自然最好,三个一起走。如果76号追兵不止,一路枪战,那时候只有逃出一个算一个。
总算计划周全,行动机密,三部车子顺利地到了十六铺码头。那里也有几十个人,散布周围,实行保卫。母亲三个要上的是一艘意大利邮轮,叫做康悌威尔第号,船票早买好了。按照万墨林的安排,他们不走码头舷板上船,而是由万的手下人开三个舢板,一人一条,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到船边,爬绳梯,从舷窗进船。
三条舢板绕过大船,驶到船靠外海一侧。那天十六铺码头上,可以看见许多日本兵在入口处检查上船客人。母亲绕到大船边时,三舅已经沿绳梯向船上爬了一半。第二条舢板上,大舅正往绳梯上攀。绳梯不是从甲板上放下来,而是从一个圆形舱孔中放下的。三舅到了舱口,孔里有人伸出两只手,把他拖进去。这时大舅已在半空中了,母亲等不及,急忙就往绳梯上爬,把那绳梯摇动起来,半空中的大舅本来紧张万分,这一摇,吓得他险些松手落水。
按照万墨林的嘱咐,母亲三人上船之后,不许相互说话,装作不认识,各在自己铺位上等候开船,以防船上有人认出他们姐弟三人。
大舅和三舅住同一舱房,可看见却不可讲话。忽然之间,大舅因为过度紧张,一腿抽筋,他两手抱着,满铺乱滚,不敢出声。三舅在铺上看见,心里焦急,又不敢去问。这样闹了好一阵,才安稳下来。
此事母亲不知道,她另住一间舱房,否则她一定忍不住要去照料大舅。直到下午,邮船启动,进入公海,母亲他们姐弟三人,才终于聚到一处,抱头痛哭。
靠了蒋介石决策,杜月笙策划,万墨林指挥,我的母亲和两个舅舅,终于逃脱日汪魔掌,离开上海,到达香港与外祖父和外祖母团聚。
脱险之后,外祖父和高宗武在香港《大公报》随即公布日汪密约全部文件。为此,上海日、汪对杜月笙、万墨林、外祖父恨之入骨,曾派人潜入香港,企图暗杀杜月笙和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