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学术之都:一小镇住万名学者

逍遥右脑  2018-04-11 09:39

,

李庄,“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化中心之一”。抗战时期,人口三千的李庄慷慨接纳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师学者上万人,同时也接纳了包括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国立同济大学等文教机构。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李幸,原题:《抗战时三千人李庄接纳万名学者包括梁思成林徽因》

在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举办前,李庄镇党委书记柴军曾与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对接,为李庄抗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做考证,期间,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谈到馆存文物展览一事。其负责人对柴军表示,“若文物要展览,我们首要展出的地方就是李庄。”

李庄,“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化中心之一”。抗战时期,人口三千的李庄慷慨接纳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师学者上万人,同时也接纳了包括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国立同济大学等文教机构。饱受战争煎熬的学者在李庄寻求到一方宁静的港湾,谱写出传世佳作,也让李庄名垂青史。

》》因为一些人

了解一座城

若不是抗战那段历史,坐落于万里长江之头的李庄或许只是一个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完整保留明清风貌的古镇。与中国的其他古镇相比,它名不见经传。若说道抗战那段历史,李庄古镇随意指着一座建筑,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如今,位于李庄镇西1公里的上坝,梁林故居被很好地保护。竹篾条围栏围住小院,里面种上些小菜,一排简陋平房,住着梁林夫妇、他们的孩子、梁思成的学生等人。房屋里老旧的家具、模型,墙上的图画还生动还原梁林两人虽居陋室,但笔耕不辍,艰苦专研的场景,让人动容。

柴军心里也有一个故事关于梁林的故事。在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定居李庄时,费正清曾到访其家中看望,梁林夫妇生活清贫,不过还是买鸡买鱼招待好友。费正清非常感动,回去后写信感谢梁思成的款待。费正清当时书写“中国李庄梁思成收”,而梁思成也收到了这封信,此后,人们来往李庄的书信都书写“中国李庄”,小小的李庄古镇被冠以“中国”的大名头。

》》满载记忆

老李庄人的坚守

1940年,同济大学准备迁往四川,迁之前曾向川校友发函寻求校址。李庄士绅经过约谈后草拟了一封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同济大学终落地李庄。祖师庙腾作同济医学院,禹王宫做了同济大学本部……羊街姚家大院、刘家大院、王家大院,水井街范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私宅也为同济师生做宿舍之用。

谈起这段历史,李庄居民左照环十分自豪,他的舅舅曾参与过接纳同济大学电文的起草。如今,六十六岁的左照环还和老伴儿生活在世代居住的老房子里,这幢位于古镇小巷深处的房子,已经约330年的历史了,门外的石柱已被风化得十分粗糙,尽显岁月痕迹。平时,左照环就在名叫“李庄古镇书屋”这里买介绍李庄古镇的书籍、画册,为游客和年轻人讲解李庄历史。其书屋题字也出自梁思成学生罗哲文之手。他还写了《李庄古镇》一书,与不少当时迁居李庄的学者后人接触,大家都叫他“李庄的活地图”。“现在李庄变化大了,也干净了许多,许多人也靠旅游致富。”左照环说,不过他自己愿意“坚守”在书屋,保留李庄最初的记忆。

》》古镇新貌

同济大学规划设计

今年年初,李庄古镇进行升级改造,镇内的景观绿化便由同济大学设计实行。柴军说:“同济大学对李庄很有感情,其设计在国内也是领先水平。他们为我们设计整套规划,只象征性收取点费用,加班加点完成了设计。”这个8月,一个全新的李庄也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增加了‘最爱一公里’沿江绿化带,新建了游人接待中心,景区内东岳庙、张家祠等景点建筑也做了维护和更新。”柴军介绍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蜀汉灭亡竟全因诸葛亮?你觉得这样公平么
下一篇:马英九称曾参加保钓运动 至今对钓鱼岛未忘情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抗战学术之都:一小镇住万名学者】相关文章
【抗战学术之都:一小镇住万名学者】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