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1-26 20:52
前言:对于小孩子吸收外界的事物是其与生俱来的天性,但在其成长的过程过往往会受到各种不相干的言语及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此为家长列具的几种情况,请家长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改正!
孩子都有善于吸收外界事物的天性,也正因此,他们的成长容易受到许多与他们自身发展毫不相干的事物的影响,从而阻碍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孩子处于婴幼儿阶段时,他们的意识和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在形成当中,所以这时他们急需各方面的帮助和建议。此时,成人自己的人格特性就已经在生活中慢慢地渗透给孩子了,开始逐渐激活孩子的意识。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如果成人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孩子就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判断。就像一件事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但孩子却受到另一个无关却更强大的人的影响,结果就是,这个无关却更强大的人从孩子脆弱的意识里“偷走”了他们的判断。很多父母不仅经常故意施加自己的影响,有时无意间的言谈举止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更为不幸的是,这些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一位母亲收到一个包裹,很高兴。她打开包裹,先看到一块手帕,顺手递给小女儿,接着看到还有一个口琴,于是便放到嘴边吹起来。吹完后,她兴奋地对孩子叫道:“多美的音乐!”以后,每当别人给这个小女孩手帕,她都会兴奋地接过,喊道:“多美的音乐!”
成人的某些行为不能有效地引起孩子的回应,往往是由于孩子受到了某些来自于成人的非相关意愿的影响。在那些强调所谓严谨家规的家庭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当孩子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成人的好恶和评价总会影响孩子的决定。这时,成人强大的意志会抑制孩子自身独立、自尊、自主的发展,强迫孩子屈从于成人。
曾有一个七岁的孩子,每当他站起来跑向远处某个目标时,总会突然跑回原地坐下,仿佛脑海中有无形的东西在控制着他,让他无法摆脱。对此,蒙台梭利说,没有人知道究竟谁才是操纵他内心的“主人”,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
孩子对外界暗示、建议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某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一种被称为“环境支持”的特有的敏感性。孩子热衷于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并被吸引,但是最吸引孩子的还是成人的行为举止,孩子会尽力设法去理解并模仿。因此,成人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尽量让自己在生活中的动作、语言等行为活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比如,动作和语言要尽量简单、直接并保持一贯性,使自己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本可以读懂的书,从而指引孩子自己行动,学一些应该学会的行为。成人应该始终保持耐心、慢慢地做动作,好让孩子看清楚每一个细节。如果成人在孩子面前暂时放慢自己一贯迅猛的做事节奏,就可以将自己的个性慢慢雕刻在孩子身上。
即使是无生命的东西也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了说明这一点,蒙台梭利曾引用莱文教授通过心理方面的影片展示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希望记录下一组心智发展缓慢的孩子和一组普通孩子在面对同样事物时的不同反应。孩子都是从同一年龄段和环境中挑选出来的。
片中,我们看到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不同的东西,还有一些仪器。第一组孩子进来了,他们立刻被眼前的东西所吸引,每个都开心地拿起某个东西玩一玩,放下,再换一个玩。这是一个场景。另一个场景是,第二组孩子进来了,缓缓停住,仔细打量四周,走到其中一样东西旁边停下,看上去毫无生气。
这两组孩子中哪一组是心智发展缓慢的,哪一组是普通的孩子呢?那组快乐的、有活力的是心智发展缓慢的孩子,他们什么都想玩,放下一个拿起另一个。在大家看来,他们应该很聪明,因为人们习惯于认为快乐、有活力的孩子都是聪明的。相反,那组普通的孩子很平静,花了很多时间站着,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东西上,看上去好像是在思考。平静、受约束、谨慎的行为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才是人类真正的天性。
因而对每个人而言,重要的不是随心所欲地做事,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真正的自己控制自己、不被外界事物随便吸引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个事物,这才是孩子真实内心的外在表现。
这些敏感的行为是人类真正应有的状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被称为“内心的纪律”的指令。纪律的外在表现其实来自于内心的指令。如果没有这个指令,行为就不会受人格控制,并被无关的意志所左右,如同失去舵的船。无关的意志很难主动产生纪律性。孩子如果没有按照其本性发展成长,就会像一个随热气球降落在沙漠里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气球随风飘走,却无法为自己指引方向,因为周围什么都没有。这样,孩子的内心得不到发展,他表现的方法也是无序的,可以说,他似乎成了成人意志的牺牲品。
总结:对于小孩子由于其对外界事物所存有很强的好奇心里,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一些情绪,当然也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言语及行为所控制,使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父母平时就应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这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