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骂人也不打架就是“咬人”,这样的孩子该怎么管

逍遥右脑  2018-01-17 15:52

引言:“嘟嘟”妈妈领着孩子去幼儿园上亲子课,在老师领着跳舞的时候,“嘟嘟”被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咬住了肩膀上的衣服,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嘟嘟”吓的哇哇大哭起来。“乐乐”虽然说了对不起,可是,在接下来做手工的时候,“乐乐”又再次咬了其他的孩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怕“乐乐”,不愿和他一起玩,家长也很担心,天热的时候孩子都穿少了,要是“乐乐”再咬人怎么办呢?

“咬人”也是暴力倾向产生的一个原因,家长应该在孩子刚刚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就像办法去解决,或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方式,或向医生咨询,切忌放任自流。

1、老师或父母遇到这种情况

咬人的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都应予以严厉制止。因为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具有侵犯他人的严重后果。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咬,心痛不已,自己也想冲上去教训攻击者,但看到自己的孩子咬了别人时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占便宜了。这种想法很危险,无论谁咬人都是一种侵犯性行为,不利于孩子和他人的交往。

2、成人应当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

研究发现,那些受到父母惩罚的孩子比起同龄的伙伴来会表现出更多的侵犯性行为。这是因为惩罚孩子,事实上就是在变相地向其提供侵犯他人的方法。所以每位成人(特别是父母)都应注意自己的行为,给予儿童一个模仿的榜样。

3、让幼儿也尝到被咬的“滋味”

有些父母为孩子咬人已经付出了精神和金钱的代价,因此,建议让咬人者也尝一次被咬的滋味。如他咬一次别人,成人也要他一口,只要掌握好分寸,这种被咬的滋味就是一种消退刺激,即让咬人的幼儿在施行下一次咬人时也想到他被咬的“滋味”而停止咬人。

为了分析孩子咬人的原因,可以和幼儿谈话,从具体情景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处在小班年龄的幼儿,在游戏时突然咬人,往往是幼儿拿不到玩具,与别人争夺的缘故,被抢的幼儿咬人常常是为了防御别人争抢。为了避免这种结果,老师应该在教室内放入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玩具,防止幼儿产生纠纷,但对于大年龄的幼儿应讲一些道理,并要了解幼儿咬人的问题所在。

总结:孩子的发展和个性有差异,因此有些幼儿对待困难和问题时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咬人)。针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幼儿,父母和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用轮流启发的方法,帮助幼儿慢慢把话讲清楚;也可以在发生冲突时,多提醒他,帮助他,以逐步减少咬人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下一篇:在运动教育下让宝宝成长发育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不骂人也不打架就是“咬人”,这样的孩子该怎么管】相关文章
【不骂人也不打架就是“咬人”,这样的孩子该怎么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