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8-01-09 21:54
日本历史上,有一个跟中国历史同名的时代??战国,我们的战国时代比较早,在秦汉之前;日本的战国时代则晚很多,大至相当于中国的明代。群雄纷起、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是许多日本人眼里最为曲折、生动的一段日本历史,一代枭雄织田信长就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
生逢乱世
1467年,两派的十几万大军在天皇和将军的眼皮底下开战。连番的厮杀使繁华的京都变成屠场,无论百姓还是皇室、幕府、公卿都饱受煎熬。当时的一首诗曾吟道:“君知否?帝都一片荒凉,夕阳漫照野地,金丝鸟见此风光,泪泗长。”这是一段我们熟悉的场景,曹操,面对东汉末年国家的残破,不是也曾经发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悲鸣么。
这场波及半个日本的混战打了11年,谁也奈何不了谁,两派最后只得讲和。
无厘头的年轻领主
乱了将近百年,终于有人要出来收拾局面了。被时人誉为“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东海霸主今川义元,带兵四万直指京都,要朝觐天皇,不过,路上,他必须搞定尾张国。
这些劣迹使得许多家臣倒向弟弟信行,于是信长不得不花费数年时间去平息一起起叛乱,几番波折后,信长终于将尾张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回头再说东海霸主今川义元,他率领大军开始了向尾张国的攻击,消息传到信长那里,信长命令自己的侍从击鼓伴奏,自己摇扇起舞,高歌一曲 “敦盛”:
“人生五十年,一切如梦幻,一度之生存,岂有不灭者? ”
得知消息的信长立即带领军队从小路穿插,突然接近今川义元本队。恰逢此时,暴风雨又至,防守松懈的今川义元本队立刻阵势大乱。机不可失!挺进中的信长一马当先率领全军直扑今川义元,本已无心恋战的今川军见状立刻崩溃!在亲卫队300余骑的保护下今川义元开始撤退,但还是被信长的侍卫追上,斩于阵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与家康结盟,信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他把目光转向老丈人的美浓国,不过老丈人那时已经被儿子杀害。又经过多年的奋战,1567年,信长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嫁妆”:整个美浓国。
意气风发的他将美浓的“稻叶山城”改名“歧阜城”,“歧”取自周武王的发迹之地歧山,而“阜”则来自孔子的故里曲阜。信长更把“天下布武”四个字刻在印章上,以昭示其夺取天下的雄心!此后的信长开始了他雄霸日本的征战生涯,他先是通过扶助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征服和控制了京都和日本中部;而后又将这位与自己渐生二心的将军放逐,彻底终结了苟延残喘的室町幕府时代。
宁愿我负天下人
1570年,信长围攻日本佛教天台宗的总本山 ,即最澄大师于九世纪初创建于比睿山的延历寺,各地领主闻讯后纷纷率兵来援。信长要的是延历寺的屈服,若不服从,“包括根本中堂在内的三王二十一社等所有庙宇,我都会一把火将其烧为灰烬”。然而延历寺低估了信长的力量,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信长用了两年时间,将支持延历寺的各地领主势力及地方势力平定,延历寺成了瓮中之鳖。信长亲率大军来到山下,来兑现他的诺言。他下令封锁一切下山通路,开始了残酷的围歼。根本中堂以下二十一社全被焚毁,包括僧侣、信徒在内的三四千人,不分男女老幼,均惨遭屠杀。从此,信长就被称作“第六天魔王”。
此后信长更是以敌人的头盖骨涂金漆盛酒,强迫部下饮用盛名。一次农民暴动被剿灭后,信长放火将当地两万人全部活活烧死!这般行径,可谓不负魔王之名。
功业未成身先死
但就在这一年,信长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在率军援助西征的羽柴秀吉途中,他在不足两百人的亲卫保护下下榻京都附近的本能寺,而后被自己的部将明智光秀出卖。毫无准备之下,信长力战不敌自焚而死,一代霸主在灰飞烟灭!史称本能寺之变。
信长死后,他的继承人丰臣秀吉结束了战国乱世,他最坚定的盟友德川家康则把日本带回到幕府体制下。后两人的事业基础,无疑是由织田信长一手奠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