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2-30 18:20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天生就是悲观主义的人群,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和他相处呢?你想对一个消沉的人表达关心,最好先弄清楚他或她是一时受到打击而沮丧呢,还是长期的心情低落。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大可以随意选择挥洒爱心的方式,但是对于后者就要小心了。就算此人还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那至少也可以划分到悲观主义这一人群中。
尽管塞利格曼提出“习得性乐观”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所谓悲观和乐观更多的还是一种天性,这就是为什么你只会看到一个悲观主义者去“学习”乐观,而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从来无须为此操心。而如果你正确地领会了“天性”这个词的含义,你就会知道,不论你喜不喜欢,它是你自出娘胎就随身携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有的人天生就长了六个指头一样。
生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快乐阈限就是比一般人高,从而很可能造成在别人眼里你是个难以取悦的人;意味着对任何事物你注意到的总是糟糕的那一面——没有搞错,你看到的杯子永远就是半空的;(写这段的时候我想起朋友让我欣赏她的结婚照时,一共三套,结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套我觉得最糟糕的,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天性吗?)还意味着在经历同样多的打击和挫折时,你比很多人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然而这种烦恼却很难向其他人表达,而不让自己和对方觉得你是在无病呻吟。就这一点而言,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确处在难以沟通的两极。
就像之前说的,如果你想安慰一个悲观主义者,要小心你的表达方式,你可能在无意中给他或她施加了压力。
我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成功学的书,教人们怎样进行自我肯定,比如每天对自己说“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谁说我比别人差,既然我们考入同一个学校,就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每天我都激励自己去实现人生目标”,“我建立了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我找到了自信、热情的自我”。这类成功信条现在仍然十分流行,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它们的作用呢?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们考察了成功学极力鼓吹的自我激励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本来就比较有自信,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人,重复的自我肯定如“我讨人喜欢”确实让他们的情绪稍有提升,而那些本来就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反复对自己说“我讨人喜欢”反而让他们的情况更加糟糕,情绪变得抑郁,对自己也更加苛刻。最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让一半人在默念“我讨人喜欢”这句话的同时努力思考,寻找这句话成立的依据;而另一半人则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用这句话描述自己究竟是不是合适。结果跟同时考虑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相比,那些拼命想证明自己讨人喜欢的人变得更加抑郁,对自己的满意度也更低。
好文推荐:
给男人开出的失恋“处方“ >>>
升降机里的隐形压力你知多少? >>>
男人的几种行为最让伤女人失望 >>>
爱自己 心理就要及时“排毒” >>>
男人关于前女友有什么谎言 >>>
男人为什么如此恐惧婚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