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逍遥右脑  2017-12-27 12:01

试卷说明:

南充高中—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级物理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5分,选对但不全3分,共50分)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B.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C.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D.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是不一定相同的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大小与速度变化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意思C.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的大小表示速度改变量的大小D.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北京奥运火炬A.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C.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D.峰顶的重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 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应挂重物是( )A.40 NB.30 NC.20 ND.5.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物6.如图3所示,一颗子弹以初速度v0穿过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紧靠的木块,子弹穿过最后一个木块时的速度为零,子弹在木块中的运动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子弹的大小远远小于木块长度,则子弹依次穿三个木块的时间之比为( )A. B.C.1:2:3 D.3:2:17.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4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5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8.如图5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B、C上。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物体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 )A. B.C. D.9.如图6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10如图7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 ,则(  ) A.vb= m/s B.vc=3 m/s C.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二填空题(共18分)11.一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将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悬挂弹簧的下端,钩码重与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N)036912弹簧总长(cm)5.06.27.48.69.8 请在图8中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图线;(3分)由实验图线得到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3分)12.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要求使用 电源,若频率为50Hz则其周期为 s。(每空3分)(1)打计数点4时纸带的速度v4 = 。(3分)(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0—6点间的加速度为a= 。(3分)(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2分)13.10分如图9所示,人重600 N,木块A重400 N,人与A、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人对绳的拉力; 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14.(10分)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加速度突然反向,且大小变为a2,经过相同时间恰好回到出发点,速度大小为5m/s求:(1)的值(2)物体加速度改变时速度的大小15.(12分)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的条件.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A 4、B 5、C 6、B 7、D 8、B 9、BC 10、BD二实验题13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2)由图线可知k= N/cm=2.5 N/cm.则F=kx=2.5(L-5) N.答案:(1)见解析图 (2)F=2.5(L-5) N14. 交流 0.02秒 ①1.20m/s ②1.98m/s2三计算题15.解析:设绳子的拉力为FT,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fA.(1)取人和木块为整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FfA=μ(mA+m人)g=200 N.由于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故2FT=FfA所以FT=100 N.(2)取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于人处于平衡状态,故FT=Ff人=100 N由于人与木块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人与木块A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脚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100 N.答案:(1)100 N (2)方向向右 100 N16.解析:方法一:如图,物体的运动共有两个过程,前一过程加速,后一过程减速,且两过程的共同点是时间相等(设为t),位移大小相等(设为S).根据位移—速度公式有 vm2=2 a1S ① 52-vm 2=2 a2S ②得 = ③又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 Vm= a1t ④ -5=vm-a2t ⑤ 得 = ⑥联立③⑥解得=1,即 vm = 2.5m/s将vm值代入⑥得 = .方法二:由两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得 a1t2=-(vm-a2t2)化简得 2 vm=(a2-a1)t ①而vm=a1t ② ②代入①得= 速度的求解参见解1.方法三:由两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得t=t故 vm=2.5m/s由速度公式得 vm= a1t , -5=vm-a2t 故===法一:(物理分析法)A、B车的运动过程(如图)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对A车有sA=v0t+×(-2a)×t2vA=v0+(-2a)×t对B车有sB=at2,vB=at对两车有s=sA-sB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法一可知sA=s+sB,即v0t+×(-2a)×t2=s+at2整理得3at2-2v0t+2s=0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即v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A=v=v0-2at,对B车有vB=v=at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s=v0?t=v0?=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图9图8图7图6图5图4图3图2图1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高一物理寒假相互作用检测卷
下一篇: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相关文章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