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主义

逍遥右脑  2017-12-23 23:23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正倒出他鞋子中的砂石,旁白是:“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逻辑,它揭示了一种真实:将人击垮的,经常并非巨大的挑战,而是琐碎事件构成的倦怠。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灾难挑战时,他会恐惧、会紧张、会涌起抗争的冲动或挣脱的力量;至少,这是一种生的激情,即使他因此失败,这种失败,依然会有一种悲剧性的力量。
  
  但是,如果困扰人的只是一些非常琐细的事件,比如牙疼、噪声、夫妻吵架、同事矛盾,如此等等,你没办法把它们当对手,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但你也没办法摆脱,也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在这种过程中,你得不到任何补偿,只会不断地无休无止地被耗费,变得疲倦懈怠。
  
  最后,人常常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倦而放弃。
  
  在我看来,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即便是饥饿感与仇恨感,也是一种能让人强烈地感到自己存在的东西,但那种疲惫会让人止不住地滑向虚无。
  
  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由许多琐事构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疲惫感往往会愈来愈浓。最后,少年的旺盛生气被中老年的疲惫暮气代替。
  
  相对于这种倦怠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激情,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自救方式。
  
  被称为工作狂的日本人,在处理如何满怀热情地投入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这个问题时,有一种相当不错的手段:每天上班前,对着镜子很自信地挺胸对自己微笑,然后大喊五声“我是最好的”,全身为之一振,然后,这样振作一下,每天开始的感觉的确大不相同。
  
  好游乐的美国人,在把自己的心境推向一种疯狂的激情状态方面,更是花样百出,如从百丈高崖上纵身跳下的蹦极运动的流行,每每让人体验一下死亡已近的恐惧极点和又重返人间的极度快感,让人从中体会到生的美好与灿烂。
  
  用行动的刺激来促发激情的放射是一方面,用想象的色彩来刺激激情持续是另一方面。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这样描绘他最初被物理学吸引的时刻:他的一名教师这样表达了能量守恒定律:“一个泥水匠辛辛苦苦地把一块沉重的砖头扛上了屋顶,他扛砖时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动地贮存起来,很多年后,直到有那么一天,这块砖松动了,它贮存了多少年的功出现了,以至于它落在了下面一个人的头上。”枯燥的、易令人乏味的物理学的世界由此变成了一种由神秘的法则笼罩着的令人惊惧、震颤、兴奋和向往的世界。
  
  一个古老的疑惑:一个人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爱上一个异性。据说心理学家们的答案是:你们相处时,是不是感到过一种激情,无论经常,还是曾经偶然,激情就像一种烙印,深刻难忘;而没有激情的历程,就如风过后的涟漪,稍纵即逝。
  
  生活,事业,人的一切都需要一种激情,就像一阵风,吹落倦怠的尘,露出它们内部的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当爱已成往事,不要抱怨,也不要憎恨
下一篇:人生的三重境界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激情主义】相关文章
【激情主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