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4-04-26 11:28
越没有“我”,越快乐
兴许你跟我一样有过这种教训: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苦楚。比喻当初大家都在热议iPad和iPhone4,假设我想我也能够领有一件,一定会很快乐。于是我高愉快兴地跑去排队购置,结果排队时被人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而变得好赌气。好恼怒,底本想要悦己的事,成果变成虐己。
想悦己,得弄清“谁”是你自己
“我还意识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得很难过,老是记得十年前某某人诈骗他损害他,或是某些童年暗影让他很不快乐。其实他冤仇的那些人,有的说不定早就不在世间了,剩下的也早就不再交往,发生的事早都变成历史。真正让这些事过不去的,其实是这个人自己放不下。这时这个‘自己’就变成封闭自己的牢笼。他被关在那些难过的记忆里面,太在乎自己请求的正义没有取得,补偿没有实现。他想用恼恨来弥补快乐,却离快乐越来越远。”你看,我们变得和寻求快乐的目的南辕北辙,往往是由于没搞清楚,那个想要取悦的“自己”,究竟是谁?他是由哪些局部形成的?或是糊里糊涂把父母、老师、友人,甚至民众传媒告知你的需要,不假考虑地当成自己的需要;或是执拗地以为应该坚守一个理论上不应当改变的自我,把自己变成“自我”的阶下囚。
“所以我常感到,废弃‘自己’这个概念时,说不定会快乐许多,轻松得多。”
和自己坚持间隔,才干看清自己
我们常常要透过别人这面镜子,懂得自己。但既然是镜子,就有可能变形或扭曲。这时,我们要靠自己灵敏的感到看清晰自己。每当你认为快乐或不快乐,满足或不满足时,你都明白地跳出来看一下自己,这时被刺激被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须要这样的满足吗?
拿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来说吧。上个月,我到北京工作,刚到第一天,正在筹备第二天一场千人的隆重运动,家人溘然来电话告诉我,我从上大学起养了17年的猫,小吉,突然逝世了。那一刻,我脑中一片空白,毫无意识地猛然站起来。小吉像我的女儿一样,跟我很亲,从小就会爬到我的毯子上来睡,我始终看着她长大。
我连着好多少天都解脱不了那种空缺,不可克制地设想它最后倒在地上的那一刻。它可能拼努力气地发出最后的哀鸣,抑或疲乏的沉沉睡去。性命毕竟是什么?那具躺卧的躯体明显就有小吉的样子,但它比起之前还爬得起来的活物到底少了些什么,或者多了什么呢?
我很难过,就像失去一位亲人,缓缓地,我开始思考,我究竟为什么难过?也许我难过的只是从此失去某种习惯:比方我以后再也不能回到家的时候,用一种特有的音调召唤它的名字,期待它的呈现;晚上睡觉时,也再不能等待它跳到我的枕头上,用它的小脑袋顶我的头;没方法再在我的衣服上找到它的毛……这些东西我晓得当前不会再有了。
我发现,难过的其实并不是失去这个伴儿,而是失去了我自己身上的某种习惯。因为你从此不会再做某些事了而难过,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执著会让你不快乐。
快乐不快乐是有一只手在推你
我们经常会为失去的东西难过,但最好玩的是,东西还没得手,我们往往就已经开始担忧会失去它。其实你没得到的东西,原来就不是你的;失去的东西也不是你的。用佛语讲就是:“从前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就像我的猫,它分开了,就不再是我的了。
人最疼痛的,莫过于为“已失去”和“未得到”纠结。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活
对古代人来说,爱情也常常是喜忧参半。我们听过太多女人为男人而心碎的故事,也听过太多男人为什么会花心、好色的理由,甚至有人对此提诞生物学理论,但我想说的是:“人并不是天然的囚徒,人有能力摆脱本能的约束。我们今天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来自对做作本能的束缚和否认。”
我否认,在花心这个问题上,男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有客观实践支撑,但这些都不表现可以成为一个借口或必需产生的事。在爱情世界里,男人对女人的曲解,女人对男人迷思,也许确实有很多客观事实根据,但我信任,人们都是有才能去转变这些东西的。
在恋情中,往往越不自己,越快乐。太强调对自己的知足,是欲,不是爱。愿望这个货色恐怖在,它永远满足不了。比如买车,有了劳斯莱斯,还愿望有布加迪;搭飞机,搭头等舱,不如买私家飞机……你会发现,这个进程永远无奈满足。在爱情里也是这样,假如你总想满足自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最终满意。当你越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险一样的过程里面,你才开端快乐。
我们总盼望做的每件事、渡过的每一刻都要有用,于是不再留时光漫步了,不乐意坐在窗下发愣了,换句话说咱们不闲了,这样实在少了良多孕育灵感的机遇。当我们失去这些机会,人就不太会有大变更,很难跳出原有的格式。
为什么?你看“用”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你已假想好的目标。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意既定目的,你就没措施发明在这个目标范畴外,更辽阔的可能性是什么。所以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所有已知之外,保存一个超出本人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于这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