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逍遥右脑  2017-12-19 16:02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原文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热,?卷无芳津。

高田长?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徵入司陶钧。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来往同雕鸢。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筵。

指顾动白日,暖热回苍?。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

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采?转初旭,玉座当祥烟。

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捋须蹇不顾,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艰屦,附之升顶颠。华侈矜递?,豪俊相并吞。

因失生惠养,渐见征求频。奚寇西北来,挥霍如天翻。

是时正忘战,重兵多在边。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廷臣例獐怯,诸将如羸奔。

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千马无返辔,万车无还辕。

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

因今左藏库,摧毁惟空垣。如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

筋体半痿?,肘腋生臊膻。列圣蒙此耻,含怀不能宣。

谋臣拱手立,相戒无敢先。万国困杼轴,内库无金钱。

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馈饷多过时,高估铜与铅。

山东望河北,爨烟犹相联。朝廷不暇给,辛苦无半年。

行人?行资,居者税屋椽。中间遂作梗,狼藉用戈?。

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

礼数异君父,羁縻如羌零。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

巍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

疮疽几十载,不敢扶其根。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

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

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

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不复议所适,但欲死山间。

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

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

官健腰佩弓,自言为官巡。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

愧客问本末,愿客无因循。?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

又闻理与乱,在人不在天。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赏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唐朝诗人李商隐于公元837年冬写的一首长篇五言政治诗。其内容涉及到晚唐社会危机的各个方面。全诗政论兼叙事,语言质朴,生动自然,视野开阔,气势宏大。

公元837年冬(唐文宗开成二年十二月),诗人从兴元(今陕西汉中市)返回长安。途经京西郊畿地区,目睹耳闻国事衰败乱离,忧心忡忡,写下这首长篇政治诗,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全诗分三大段。第一段从开篇到“及门还具陈”,描述途经西郊所见乡村荒凉残破情景,并借用乡民的话对唐王朝的衰乱颓败叙述与议论。第二段从“右辅田畴薄”到“此地忌黄昏”,借村民之口叙述从唐初到开成年间治乱兴衰,并揭示其根源。其中又可分为四节。第一节追叙唐前期社会安定繁荣情景,转而叙述开元末年以来,李林甫阴谋乱政,安禄山飞扬跋扈,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膨胀,民不聊生。第二节叙述爆发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百姓流离失所,皇帝官吏望风而逃,藩镇乘机叛乱要挟,国家陷于空前混乱。第三节叙述安史乱后唐王朝财源枯竭、赋税苛重、藩镇跋扈,诗人抨击当权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第四节叙述甘露事变以来长安西郊遭受的天灾人祸,百姓被迫为“盗”。第三大段从“我听此言罢”到篇末,抒发对国事的忧愤,提出治乱“系人不系天”的治理国家的观点。

作者追溯了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今昔对比,诗人认为显示出中央与地方官吏的贤否,是国家治乱的根本;中枢是否得人,尤为关键。“例以贤牧伯,征入司陶钧”是唐前期社会安定繁荣的原因,而“奸邪挠经纶”则是国家由盛转衰的根源。诗人抨击拱手而立,胆怯如獐的“谋臣”、“廷臣”,指责“疮疽几十载,不敢抉其根”的宰相,揭露“使典作尚书,厮为将军”的腐败,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无能批评。

涉及到社会危机的各个方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制凶残,统治者的骄奢淫佚,人民日趋穷困,财政危机,军事削弱。作者由具体局部的事件和问题,延伸到对唐王朝开国以来盛衰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问题的全方位考察与思考,视野开阔,气势宏大。

全篇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敏感和忧国忧民。在离唐王朝的覆亡还有近七十年的时候,诗人就能如此鲜明而尖锐地将唐王朝的深重危机表现出来,足见诗人的政治敏感和胆识。

全篇具史诗与政论兼论。叙事既有细致的描写,也有宏观的概括;议论卓识时见,感情强烈。语言质朴,生动自然,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一篇:张九龄《焉》原文及翻译 赏析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原文及翻译赏析】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