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欣赏达到心理上的愉悦

逍遥右脑  2017-11-28 12:04

文学艺术作品是作者对人物、事物的接触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用文字、音符或形体表现的形象。人们在阅读或欣赏这些作品时,就会受到表现作者情感的作品的感染,产生真善美或假恶丑的情绪反应,会从中领略到哲理的美、形象的美和情感的美。

我们在进行文学艺术欣赏时,所以能产生美的感受,是因为欣赏者被艺术形象所感动,产生同作者或人物感情类同的情绪、情感活动,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喜人物之所喜,忧人物之所忧,使欣赏者、作者、人物的感情得到相互交流。

文学艺术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人的内在情感活动而起作用。所以,老年人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因各人的认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不同,感染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别。但不管怎样,老年人与文学艺术的接触,肯定能感受到作者的某种真情流露,产生心理共鸣,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这无疑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所裨益。

文学作品,不管它是小说、诗歌、散文,不管它反映人物性格,或表现事件的回转曲折,都折射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主观情感。就像巴金曾说过的:“书中的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我恨过的。”当老年人阅读作品时,就和作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交流。作者笔下描绘的良辰美景、人物形象都能使人产生一种美的情景体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文学作品的诸多形式中,老年人一般更喜爱诗歌类作品,这当然与诗歌本身的特点有关。诗歌的字数不多、篇幅短小、韵律优美、琅琅上口。“诗言志”,我们很容易从诗歌的韵律中体察作者的情志,从中受到感染。诗歌的文字结构精练,故必须字斟句酌,用不多的文字表达最为深邃的意境,凝炼的情景交融一体,就会使人像亲历美妙情境一样,从中获得舒心感受。古典名作《文心雕龙·物色》中有这样两句:“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春林共朝哉。”诗句把清风明月夜和白日春林的景色相烘托,把人的思绪带进清风徐徐吹拂、皓月当空的夜景中,从而联想翩翩,此刻的心境定然是平静如湖水,置身于空阔的宇宙中,心胸也会为之开扩。吟诵这些诗句,老年人的心绪会定格在幽静和美妙的情境中,使心理得到极好的调适。

朗诵或诵读文学作品,对心理调适作用效果更佳。因为人们在吟诵某一作品时,不但从视觉中去感受作者描绘的情景,更从语言中再现那种情景。两种刺激通道同时作用于大脑时,其深刻程度会增加。另外,经常进行诵读,不但在情绪上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情境的感染,同时语言器官也得到活动。老年人说话慢了,声音弱了,甚至吐字不清,这和语言器官的退化有关。如果能经常进行朗读或吟诵,使语言器官得到活动锻炼,则将保持声音宏亮、语言清晰,延缓语言器官的老化。

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还能使大脑神经不断进行活动中,有利于保持大脑神经细胞功能。有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之一是大脑的使用太少,不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造成脑细胞衰退较快。至于老年人选读哪一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更好,恐怕要由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因为,无论是诗词歌赋、长短篇小说、散文或报告文学,只要是好的作品,特别是世人公认的优秀作品,都会对大家的心理调适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建议大家就其内容来说,应该多一点欢快、幽默,少一点悲伤、消沉;多一点哲理,少一点荒唐;多一点科学知识,少一点装神弄鬼;多一点悠然自得,少一点打打杀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存善念,多行善举
下一篇:白日做梦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用文学欣赏达到心理上的愉悦】相关文章
【用文学欣赏达到心理上的愉悦】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