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1-16 20:16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必修1第1章随堂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50分)
2月15日约9时20分,一道亮光划过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留下粗大的白色尾迹。俄罗斯航天局当天下午确认,一颗陨星以每秒大约30千米的速度坠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陨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 该流星体成为陨星时,已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答案 A
2.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光迹,被称为流星现象。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星进入大气层的方向。在流星体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地球上观看流星现象更为明显的情况最可能是()
A.a B.b
C.c D.d
解析 流星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一般更强烈,如果处于夜晚特别是黎明时分,流星现象会更明显,故a情况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我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完成3~5题。
3.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 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和太阳系2个层次。
答案 B
4.嫦娥三号卫星考察的天体是()
A.M B.N
C.P D.Q
解析 N、P、Q、M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月球。
答案 A
5.与N、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和③的条件N、P、Q行星都具备,只有②④的条件是地球独有的。
答案 B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约为23.5,其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
答案 D
7.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解析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答案 A
8.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解析 B项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C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D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答案 A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进而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答案 B
10.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解析 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答案 B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此完成11~12题。
11.天宫一号发射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是()
A.9月28日8时16分3秒
B.9月29日8时16分3秒
C.9月29日18时16分3秒
D.9月30日10时16分3秒
12.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11~12.解析 第11题,题干中给出了东八区的区时,西五区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其区时应为东八区区时减13小时,故B项正确。第12题,天宫一号9月29日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 11.B 12.A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13~14.解析 第13题,①地全年昼长都为12小时,位于赤道;②地冬至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南半球;③地冬至日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南极圈上;④地在春分至秋分期间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点。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④地。第1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知②、③两地都位于南半球,但②地纬度低于③地。地球自转线速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B项正确。
答案 13.D 14.B
15.下列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解析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北半球南岸受冲刷,北岸堆积;在南半球北岸受冲刷,南岸堆积。
答案 B
如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点在北极圈上且出现极昼,据此完成16~17题。
16.此时角应该等于()
A.2326
B.30
C.45
D.6634
17.B点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3时
B.6月22日6时
C.12月22日15时
D.12月22日18时
16~17.解析 从图和题干可知,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此时的晨昏线应偏离经线2326,故为6634。图中黑夜与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所以其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应为6时。
答案 16.D 17.B
日本地震学家于9月13日乘坐地球号深海钻探船深入海底,探寻地震的起源。如果地球号停泊在水深2 500米的海洋上进行深海钻探作业,它可以从海底向下钻探7 000米。据此回答18~19题。
18.关于地球号深海钻探船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钻探地壳内部 B.可能钻探到莫霍界面
C.可能钻穿古登堡界面 D.能钻探到地心
解析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约68千米。地球号深海钻探船可从海底向下钻探7 000米,因此可能到达莫霍界面,故选B。
答案 B
19.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
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 岩石圈的土壤层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答案 B
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回答20~22题。
20.若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的经度为()
A.30 B.159W
C.21 D.无法确定
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时,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由此推算,①点的经度应为120E-99=21E。
答案 C
21.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时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A.10.5 B.15S
C.19.5 D.24S
解析 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也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相当,由此可知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5S。
答案 B
22.若太阳直射点由②点向①点移动,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中海北部正值雨季
B.东非高原上的角马向北迁徙
C.安第斯山南部的雪线升高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解析 太阳直射点由②点向①点移动,即太阳直射点北移,则东非高原的雨带北移,导致高原上的角马向北迁徙,故选B。
答案 B
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下表示意本次会议召开期间全球四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读表回答23~25题。
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12日
甲365140363610362054360539
乙81821641823258824814
丙785759784213782656781141
丁894428900000894503892933
23.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丙丁乙
解析 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约0.26,11月10日太阳直射点约在12S,这也是丁地的纬度位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应位于丁地以南;甲、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少,应位于丁地以北,经计算可知甲地约为42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小,其位置最偏北。故四地由北向南的排序是甲丙丁乙。
答案 D
24.甲、乙、丙、丁四地,全年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甲乙丁丙 D.丁丙乙甲
解析 根据11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并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丙地位于丁地北边,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甲地纬度最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 C
25.在巴西留学的某同学收看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幕式。表中四地,最可能位于里约热内卢市附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里约热内卢市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议召开期间其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日增大,B选项正确。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8月16日,记者由三亚市有关部门获悉,近日,编号为5537号的小行星荣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三亚星。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4分)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的特点,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公转。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3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3分)
(4)三亚星属于________(字母)范围内的一颗小行星,其内侧的大行星为________,其外侧的大行星为________。(3分)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关系密切,此图能反映出来的有哪些?(2分)
解析 第(1)问,根据太阳系各主要天体的分布即可正确判读。第(2)问,太阳系八大行星均自西向东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第(3)问,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如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第(4)问,三亚星属于小行星带(C)中的一颗小行星,其内侧(距太阳较近的)大行星为火星,其外侧(距太阳较远的)大行星为木星。第(5)问,读图可知,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同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答案 (1)太阳 哈雷彗星 小行星带 天王星
(2)同向性 西 东 图略(逆时针方向)。
(3)2 太阳系 太阳
(4)C 火星 木星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27.图1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1
图2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此时正处于________季。
(2)此时晨昏线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
(3)将图1利用图2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和东半球的中央经线(70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秋季。第(2)题,此时晨昏圈与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20W是晨线,160E为昏线。第(3)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第(4)题,B点所在经线为西半球中央经线,经度为110W。第(5)题,A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C点昼长为12小时,北京时间可通过A点(160E)为18时,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
答案 (1)(0,70E) 秋
(2)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3)见图
(4)110W。 见图
(5)18 12 15时20分
28.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样的关系?
(2)①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②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明在②东侧地区发展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条件。③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是()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分布及成因和利用状况。我国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这里降水少,云量少,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能丰富。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荒漠面积广大,利于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同时距离东部市场近。①③一线太阳能变化,可以从图上来分析趋势,青藏高原最多,经过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地区,太阳能数量减少,之后又增多,四川盆地最少,变化为大小大小。
答案 (1)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高原山地,多为大陆性气候,晴天较多。
(2)①地区海拔高,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太阳能丰富。②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夏季白昼长,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邻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到市场;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多,此地荒漠多,利于利用荒地;邻近华北电网,有利于进入统一电网。③地区雨日多,云量多,大气反射作用强。
(3)A
29.读世界四个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①所示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该地位于________地区。
(2)图②所示地区冬至日昼长________小时,该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春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图③所示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所示地区,昼长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所示地区。
答案 (1)昼夜等长 赤道
(2)18 南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北寒 夏至日出现了极昼现象(冬至日出现了极夜现象)
(4)图① 图③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1章随堂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