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逍遥右脑  2017-11-12 11:46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

果真不识?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种说法未免太偏激了。现今社会趋于稳定,基本没什么杀父之仇和亡国之恨。回想过去,当时的愁现在看来似乎不值一笑,而当下却又难以放开,辗转反侧。所谓愁苦,并不意味着恨。而愁,也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交互错杂的课桌长凳之间,愁,是最简单的一种生活状态。左公有云: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在这里,则演变为哀而必愁,似乐犹荒。

一张斑驳的试卷是愁,一根炽热的教鞭是愁;一个突如其然的微笑是愁,一封嵌着糖果的信封是愁。

少年的幻想是简单的,而简单只能向复杂妥协,这很公平,因为青春本就没那么简单。

我乐于接受愁,它使我机械般地度过生活,波澜不惊地处事。愁,不仅没有使我的生活消极悲观,反而降低了我的笑点。也许,这并不能构成一种转折关系。上课看表被老师发现了,我和同桌都会无聊地笑上半节课,每当下定决心止笑时,就听到旁边那若隐若无的笑声,便再也难以止住,委实舒爽畅快。大笑过后,环顾四周,人去景败,徒增悲凉,形单影只,唯心茫然。

常有长辈语重心长地说:知足常乐。在我看来,人生无需满足,今年花胜明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毕竟水满则溢,若要保持灵台清明,只得添几分愁在心头。也正是愁,让我敢于直面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时间长了,便成了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世上本没有最差的,亦没有最好的。

李煜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生于帝王家,君临天下,本就让人无奈,亡国,更是刺激了文人敏感的神经。而李后主将愁比作春水,似乎又不是愁,而是仇,只是一种愤恨无处寄托的情感罢了。国既已破,又何必自怨自艾,千百年后,兴衰荣辱,终为一?黄土,放逐青山,随波流水。

愁,使人厚重,便承载起人生的重量;愁,使人抽离,便承受起人生的痛苦;愁,使人平淡,便笑看人世间的荣辱。

丑奴儿

琉璃瓦下不自忧,风雪连天。风雪连天,春光不露寒气透。

何愁年少未兜鍪,好自珍重。好自珍重,笑看辛公赋闲愁。

文/鞠啸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烦恼的根源
下一篇:人生的追问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少年不识愁滋味】相关文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