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23 09:24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在诸种能力中,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阅读能力的体现和提高又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阅读能力的形成
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现在有些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的阅读,有理解的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阅读后的记忆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这都说明,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但遗憾的是,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我们的普遍重视,甚至把历史阅读等同于语文阅读,这现象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成绩的提高和教改的进行。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下面是我自己对历史教学的一些理解和做法:
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历史学科阅读的特点,做到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村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现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所以,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会学生阅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学科的阅读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学生只有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阅读,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对于这些,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这些问题设计在一节课的开头,以便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时,我一开始先提出两个问题:甲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乙说: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先锋?这样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
二是针对具体问题精读。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提出一些思考题,检查阅读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问是"深入的阶梯,长进的桥梁,触发的引信,觉悟的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质疑,具体做到指导学生阅读,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精读、细读课文,归纳出答案,对于课堂解决不了的,引导学生课后再阅读其他资料。
三是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讲新课时,注重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义,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精髓,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逐渐提高。
四是指导学生在书上写批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能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我指导学生在书上空白处记上如下内容:①来克星顿枪声开始;②大陆会议召开、建军;③《独立宣言》发表、建国;④萨拉托加大捷、转折;⑤约克镇英军投降、胜利;⑥英美签订和约、结束。而这六条正是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提纲,这对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很有帮助,还能加深记忆,总之,在书上写批注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难点、疑点随时标记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精华。还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这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做的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步骤。
五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来,卡耐基说"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批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求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能力。
六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我注意有机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一些书,如《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把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教学效果良好。
二、表达能力的训练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其他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贯穿表达能力的训练。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数码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达出来。表达的对象不同,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例如历史人物情况的表达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活动作出概况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表达概况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要通过表达达到再现或再认知的目的,且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训练表达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有耐心与热情,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善于提出问题,并能逐渐增加答案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是最主要和极其必要的教学技巧之一。"如在讲授辽沈战役时,提出"当时东北国民党的军队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城及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指示,首先要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学生同样感兴趣,经过争论以后,为辽沈战役的打法的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另外,针对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的结果,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思维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组织课堂讨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增强其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上面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开展讨论以至辩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活跃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所以课堂讨论很有必要。
四是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完整地理解和表述历史概念。
总之,阅读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表达能力是考试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只要在这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