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见性意净明心

逍遥右脑  2014-04-14 08:04



心虚见性意净明心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素镜增尘。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

性: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性"。

只有在心坎了无一丝邪念,人的仁慈天性才会呈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明本性,那就像拨开水来找水中月亮普通,越拨越是找不到;只有在意念清纯时心中才会清明,如果不革除懊恼就像在落满灰尘的镜子前面想照出本人的样子,基本照不清的。

"心虚性现,意净心清"。这是得"道"者的意境,《庄子?大批师》中记述的那位女?的自述,便充足证实了这一点:

南伯子葵向女?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可是你的相貌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答复:"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回答说:"不!怎么能够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干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然能成为圣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存在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轻易的,我仍是持守着并告知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存在的性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旭日个别清爽明彻;能够心境如向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心情便感触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想了’道’,而后就可能超出古今的时限,既已可以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不逝世。迷恋于生也就不存在死。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撄宁’。撄宁,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坚持心境的安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下一篇:——第二篇 带着梦想去冒险——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心虚见性意净明心】相关文章
【心虚见性意净明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