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10-19 18:02
王鑫是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资深训导员,曾在日本留学9年,取得心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底,王鑫放弃了在外企月薪过万的工作,应聘到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当训导员,月薪仅1900元。在这里,她帮12只导盲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盲人配对成功,它们中包括湖南省首只导盲犬毛毛、四川省首只导盲犬Pizza、山东省首只导盲犬Betty…… (图/文 张星海)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位于大连医科大学校内的一角,这是我国唯一一家导盲犬训练公益机构,从这里走出的导盲犬,不仅成为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还走上过残奥会、世博会的舞台。为此,负责训练导盲犬的训导员们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如今,这里在训的导盲犬有70多只。
王鑫来这里已经5年了。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的母亲就是一位盲人,母亲的导盲犬贝贝让王鑫爱上了这个事业。早上8点是训导员们打扫圈舍和喂养狗粮的时间。基地的每只在训导盲犬都有自己单独的圈舍,每个小格子的圈舍上都写着每只狗狗的名字。
训导员都把自己训练的狗狗视为“儿子”或“闺女”。
上午9点,王鑫和其他训导员一样,从圈舍里领出导盲犬,开始一天漫长的训练。
柒仔已经是王鑫训练的第三只导盲犬了。导盲犬的淘汰率非常高,大连基地的导盲犬淘汰率基本在6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50条训犬中大概只有20条能够毕业。对一个训导员来说,最担心的是自己辛苦训练的导盲犬最终被淘汰。
上午的大多数时候,王鑫都会领着柒仔走障碍,这是导盲犬最基本的功课。导盲犬训练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有专门的场地,训导员们在校内一处偏僻的马路边放上障碍物,就可模拟盲人经常遇到的路况。
导盲犬最先训练的就是它的服从性、专业性,训导员必须要让它明白,它与普通的狗不同。当戴上导盲鞍后,它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在工作了。为了训练导盲犬的抗干扰能力,王鑫经常会带柒仔从这两只狂吠不止的看门狗旁边经过。
在校内训练结束后,训导员们会用车拉着狗狗上街。大连医科大学距离旅顺的街区还有十多分钟车程。那里有超市、邮局和车流,导盲犬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更严格的磨练。
到旅顺街道后,柒仔要带训导员王鑫去超市。这条路柒仔已经非常熟悉了。
之所以去超市,是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和上下的滚梯,美食和滚梯对狗狗来说都是考验。一个合格的导盲犬必须能经受住美食的诱惑、克服对自动滚梯的恐惧。
训练基地的经费一般靠政府拨款和社会募集。所以,王鑫和其他训导员的工资很低,人员流动也很大。每次去超市,除了训练狗,王鑫她们也会买上自己的午餐。
回来的路上,王鑫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变成了真正的“盲人”。柒仔要带她穿过差不多千米的车流,到达她们车辆停靠的地点,柒仔果然不辱使命。
导盲犬的智商都很高,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王鑫把柒仔的链子交给采访的记者,让记者把它牵走,柒仔对此很不满,它不断地咬向绳头,直到牵狗的人吓得松手。而后,它自己叼着狗链回到“妈妈”王鑫的身边。
大连医科大学东门外的这条海鲜街,是导盲犬重要的训练场地。因为这里的场景和大多数盲人的生活环境很相像。对狗狗来说,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柒仔曾经被一只小野狗咬过脸,自此在它心里留下了阴影。每次碰到大街上的小野狗,它都很不安。王鑫想通过训练使它不再受这些野狗的影响。在这条马路上,她们又一次遇到了路边的野狗,王鑫说野狗的领地意识很强,当导盲犬进入后,它们都会狂吠不止。这次,柒仔并没有受到影响,顺利走了过去。
乘坐公交是导盲犬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大连,人们对导盲犬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王鑫命令柒仔去邮局,柒仔对邮局的大致方位是清楚的,但对邮局的门脸还不是非常熟。柒仔经过一次错误后终于找到了。王鑫说,狗狗和人一样,当它们做对时,一定要给予抚摸鼓励。
导盲犬是色盲,它们其实并不认识红绿灯,主要是靠车流和人流来判断是否穿过马路。它们不但要学会服从指令,也要学会“拒绝”指令。当马路上有危险时,主人以“走吧”当口令时,它们也会“拒绝”执行。
在训练基地,每位训导员对自己训练的狗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基地里出生的每只导盲犬45天后会被送往寄养家庭,它们在那里学会与人相处,比如不上沙发,不偷吃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基地人员要教会寄养家庭如何训练幼犬。12-14个月后,幼犬会被接回训练基地进行专业的训练,经过1年多的专业训练,只有正式毕业后,才能为盲人服务。此后,训导员再不允许和狗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