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逍遥右脑  2017-09-18 15:05

试卷说明: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题。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2.对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3~4题。3.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A.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D.搬运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侵蚀作用4.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6.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800mm)(15℃,900mm)(7℃,5mm)(23℃,2 900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形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右图回答7~8题。7.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的结果 B.变质作用的结果C.侵蚀作用的结果 D.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8.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 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④褶皱起伏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9.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  )A.洞庭湖平原 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 D.江南丘陵10.下列统计图或示意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下图中等高线表示最近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读图回答11~12题。11.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A.山东“岱崮地貌” B.广西“乐业天坑”C.广东“丹霞地貌” D.云南“喀斯特地貌”12.此类地貌是由(  )A.内力作用形成的 B.外力作用形成的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D.人类活动形成的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15~17题。 15.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洪积平原 B.“U”型谷C.河漫滩平原 D.三角洲平原16.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 B.④ C.③ D.②17.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 D.春冬两季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18~19题。18.该地地形成因是(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19.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 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D.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20.下列地形区中,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 D.内蒙古高原读图,完成1~2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盐碱化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7~8题。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8.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9.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甲点位于(37°N,118°E),则乙地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0~1题。30.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地形 D.洋流1.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读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读图完成2~4题。.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美洲板块3.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4.③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荒漠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读图,回答5~7题。5.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⑥→⑤→④ D.①→⑤→④6.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C.⑥、⑤两地 D.①、⑥两地7.①、③、⑤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下图完成8~0题。8.图中复种指数的排列顺序,主要体现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9.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地处内陆 C.工业发达 D.海拔较高0.山东与江西相比,其农产品构成主要是(  )A.山东——春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 B.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C.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甜菜 D.山东——冬小麦、青稞 江西——水稻、油菜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填出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4)图中C自然带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形成B自然带,西部形成A自然带,试分析其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2)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江苏省江阴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下一篇: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相关文章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