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简介

逍遥右脑  2017-09-07 12:56

王若虚个人资料

中文名:王若虚

别名:字从之,号慵夫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金朝

所处时代:金朝时期

出生地:藁城(河北太行山东麓平原)

出生时间:公元74年  逝世时间:公元243年

职业:文学家

成就:反对形式之风

王若虚简介

王若虚(公元74年?公元243年),字从之,号慵夫,金代文学家,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97)擢经义进士,官?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

王若虚生平简介

王若虚,金末著名学者。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人。承安二年(97),登经义进士。任?州(今陕西富县)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升为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著作郎等职,参预修《宣宗实录》。曾奉命出使西夏。哀宗正大年间,历任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判官、左司谏、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二年(233),金军马都元帅崔立以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降蒙古军,召他与元好问等撰功德碑。元好问拟就碑文后,他参预了删定。金亡不仕,北归乡里。243年三月,东游泰山时病逝。

王若虚论文论诗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其《诗话》、《文辨》著述中。他反对文章一味追求古意,认为“古今互有短长”,“文章求真是而已,须存古意何为哉!”他对文体的看法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他主张著文,“惟史书、实录、制诰、王言、决不可失体”,“其他皆得自由”。他认为诗的创作关键在于皆出于自得,反对“苦无义理,徒费雕镌”之作。他还撰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史记辨惑》、《慵夫集》、《诸史辨惑》等多种著述。在《论语辨惑》中,他对宋儒,其中主要是朱熹的解经提出了批评,认为“圣人之言,亦人情而已。而宋儒所解,则揄扬过侈,牵扯过甚,故作高深。”在《史记辨惑》中对司马迁的行处叙事,多有指责。有《滹南遗老集》传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中共“间谍三杰”钱壮飞死因之谜
下一篇:十大元帅们截然不同的葬礼

逍遥右脑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王若虚简介】相关文章
【王若虚简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