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8-24 20:18
李嘉诚的屈臣氏是如何运作与管理?
根据和记黄埔今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屈臣氏零售及制造部门的营业额为418.67亿元港币,与去年相比上升了22%。屈臣氏已经跃上中国零售业数一数二的位置。
不是沃尔玛和家乐福,不是国美和苏宁,为什么是屈臣氏?
从1828年到2006年,屈臣氏品牌在风雨飘摇中浴火重生。从1981年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将屈臣氏收购,到2006年屈臣氏突然发力,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扩张路线图──即使是营销大师李嘉诚也坚持从头再来,即使是和记黄埔也是在蛰伏了25年之后才找到了“北”。
内地的零售业,在白刃肉博中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如下三个问题:怎样提高销售业绩?怎样做大品牌?怎样赢家通吃?
25年磨一剑,李嘉诚做零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屈臣氏从小到大的秘密:顾客大量购买
直到现在,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也不过是100多平方米的小店铺。直到2005年,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在内地的店铺也只有100多家。
是什么让它赚了那么多的钱?让它有四两拨千金的神力呢?
■诉求高品质:顾客不觉得掉价儿
零售业要盈利,就要大量“走货”。所以,沃尔玛的座右铭是:“你怎样卖得更多?”然而在市场上,“最走货”的和“最低档”的是同义词。顾客在大量购买的时候,会连自己都有点抬不起头。
屈臣氏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呢?
人们可以看到,在屈臣氏的店铺里,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其一,一些洗面奶及个人护理用品价格很便宜,可一些白领进屈臣氏店消费并不认为身份掉架;其二,即使不是节假日,一些衣着时髦、谈吐不俗、喜欢新奇的年轻女性经常光顾这里,她们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栖息地和时尚桥头堡。她们常年将自己的消费锁定在屈臣氏的原因是:不仅货真价实,而且丝毫不觉得掉价儿。
屈臣氏“货真”到什么程度?2005年,屈臣氏斥资55亿港币收购了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使得它的一系列大手笔并购达到了顶峰。正是依靠连续不断的收购,屈臣氏的产品组合与世界一流产品实现了零距离。仅仅是今年下半年,屈臣氏再行并购的准备金就高达65.83亿港币。
■拉低价位:和顾客套磁
屈臣氏的顾客定位为18岁至40岁的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时尚女性。对于这些月收入比较高的顾客,屈臣氏并没有在高举高打中令其就范,而是主动降低门槛,目的有三:一是要获得足够的客源,二是要维持她们终身购买,三是鼓励她们购买时多多益善。
“我敢保证我低价”的标语就悬挂在屈臣氏的店铺里,这一直白的诉求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平均每周大约可以吸引150万顾客前来消费。
屈臣氏不仅把低价商品扩大到1300多种,以彰显自己运用低价策略参与市场竞争的决心,而且在促销上进行不断创新,以提高服务品质来确认自己的品牌是绝对“不打折扣”的。每一天,屈臣氏的采购团队以及自有品牌OEM作业团队都在搜寻和网罗各种独特、新颖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