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8-18 17:38
刚刚当电视节目主持人时的沈力
岁月的风尘?不去对电视真爱的回忆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伴着这悦耳深情的歌声,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飞进了千家万户。伴着这悦耳深情的歌声,主持这个栏目的沈力以端庄、亲切、大方、高雅的气质走进了观众的心里。认识沈力不能仅从这里开始,其实,她的名字是和中国的电视发展史紧紧相连的。从1958年至今,沈力的屏幕生涯已经进入第50个年头。50年间,沈力8年任播音员,8年做编导,随后这位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又开辟出第一个电视专栏节目??《为您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位电视专栏节目主持人。在铺满鲜花、掌声的征途中,她荣登过全国优秀节目主持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领奖台。
在沈力75岁的漫漫旅途中,还有8年当兵的历史,也正是有了这段得天独厚的旅程,我们才能认识屏幕上的沈力。
那时她叫沈立环。只是觉得好玩,走进了军营。差一点成了“逃兵”。“一专三会八能”给了她受用不尽的本领。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华光女中高一学生沈立环和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一样,激情澎湃,刚过十六岁的她就来报名应征入伍。招考的人问她为什么参军,沈立环说:“挺好玩的!”后来她似乎觉得这么说不妥当,又补充了一句:“穿着军装多神气呀!”因为怕家人反对,入伍前的手续都是她自己办理的。
一天下午,沈立环穿着崭新的军装,微笑地站在父母的面前。家人先以为是女儿借了一套军装闹着玩的,待知道实情后,父母惊呆了。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母亲泪流满面。这倒不是对女儿报国之心横加干涉,只觉得自幼娇生惯养的女儿不是那块材料,弄不好给部队添乱。临行前,父亲还断言:“你当不了几天,就会成为逃兵的。”
部队是谭政、陶铸领导的南下工作团。分兵时,首长觉得这个小女兵长相挺好的,就给她分进了文艺班。从北平出发之后,部队在河南信阳武胜关的鸡公山上练兵一个月。当时,那一带仍有土匪出入,环境相当复杂。文艺兵晚上演节目,白天下上背给养品。刚住下不几天的一次,沈立环背一条大冬瓜上山,前面是男兵开路,后面是男兵压阵,中间夹着她们几个女兵(这是为了安全考虑的)。沈立环越背越觉得冬瓜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在背上不老实,其实就是自己体力不济,在家里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苦哟!她一边艰难地上山,一边想着能回家多好,眼泪一个劲地在眼眶里打转。班长看出了沈立环有些勉强,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个人干一份活,哪敢劳驾别人,她强打着精神,完成了最艰难的一次背给养品。那天二十多公里的行程在沈立环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晚上,睡在稻草铺就的大通铺上头,沈立环怎么也睡不着,双腿发胀、腰部发酸,白天的困境一一涌上心头,她实在太想家了,巴不得一头扎进母亲的环抱撒娇哭起来。这天夜里,她确实哭了,一边流泪,一边痛恨自己,为什么别人能挺得住,我就不行呢?外面漆黑一片,山风正在呼啸,她不敢往外走,她在痛苦之中想到了心地善良的母亲和生性刚强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咱什么也不要跟人比,要比就比骨气。”何况父亲早已有言在先,自己真的要当逃兵吗?迷迷糊糊之中沈立环走进了梦乡。
初入军营的沈立环
完成了练兵之后,部队每天行军,十天后到达桂林,沈立环被分在24军步兵学校文工团。一个多月的艰辛,正是花季少女的沈立环变了,脸晒黑了,身子瘦了,最可笑的是头上身上长起了虱子。当然,收获更大了。当兵之前对文艺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沈立环学会了练声、发音,还学会了拉小提琴。那时,上面有要求,文艺兵一定要“一专三会八能”,也就是说会得越多越好,能力越强越棒,沈立环很快成为团里的业务骨干,吹拉弹唱报幕打杂样样都能独挡一面,还因为她天性本分、善良,领导把管理服装的重担也交给了沈立环。但是,好景不常,三年之后,上级撤销了这个学校,人员各奔东西,沈立环辗转到汉口,成为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的一员。
在这里,仅一年的功夫,学校又宣告解散。沈立环调到了北京,走进总政歌舞团,刚开始她是合唱队里的一分子,后来又调入总政歌剧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在沈立环的话剧生涯中,能够留下记忆的是两次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演出。为了慰问参战部队,团里排了一台话剧《志愿军的未婚妻》,沈立环扮演配角团支部书记的B角,主角未婚妻由乔佩娟和张海伦分别担任AB角,这部话剧在前方反应强烈。回团不久,应前方将士的要求,又慰问了一次。
1957年,沈立环要求转业。八年的军旅生活,确实给了她无尽的锻炼,但在文艺的道路上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天赋。沈立环深知自己最大的弱点是音域比较窄,很难在唱歌上有大的作为。打报告的时候,她和另外一名女同志抱着同样的幻想,去北大荒,开垦那块处女地。转业是被批准了,北大荒却未能成行。
蓝茜指路。齐越领进播音门。开创中国电视史上两个第一。离而未休走进《夕阳红》。
赋闲在家中的沈立环,难熬孤独,常常回到部队战友中间。有一天,她和总政歌舞团的蓝茜相会,蓝茜说:“你的嗓子很有特点,何不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考播音员。”那是因为她们曾同赴东欧访问演出,作为随团演员兼秘书的沈立环,经常拿个小喇叭在火车上下达通知,九天九夜的火车行程中,蓝茜发现了这个握着手提话筒的秘书有好的播音基础。其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全国各地招收播音员,沈立环真的去报考了,主考是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林田。那天,沈立环患重感冒,咳嗽得厉害,考完之后,齐越、林田安慰她:“你回去养好病,再来考一次吧。”第二次去就被录取了,并荣幸地成为现场解说开国大典的齐越的学生。启蒙之师齐越为沈立环取艺名沈力。从此,沈力的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我国组建第一座电视台,当时名叫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5月1日进行试播,各地推荐了很多播音员,经过筛选,最后留下了沈力一人。可以想像,成为中国荧屏第一人的沈力,当时该多风光!可沈力说:“那时候的年轻人,让到哪儿就到哪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都是党的工作。再说,那会儿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一般人家都没有电视机,对电视的威力也不了解,影响比广播小得多,不像现在影响面大。所以,一切都很平静。不过,这是去开拓一项崭新的事业,我感到很荣光!” 电视台从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在将近两年的是时间里,国家电视台只有沈力一人上荧屏,新闻节目、社教节目都要播。因那时没有录音设备,所有的节目都是直播。这样以来,哪怕细小的疏漏和差错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为了保证画面对得准确,为了避免差错,沈力忙得晕头转向是常事,吃饭顾不上也不稀奇,有时就连上厕所也要小跑。特别是遇到重大新闻,一年一度的元旦贺词,还有许多急稿,那就是更是忙得一塌糊涂了,这滋味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她还心有余悸。不过,沈力笑着说:“真亏得当兵打下了吃苦的底子,否则,我恐怕真的应付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