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8-15 11:2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旨在增强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第一,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切磋、互相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二,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量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第三,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通常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来承担小组长。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的开展。
二、重视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做人。
三、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可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操作实践题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是如采用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达到目标就很容易。
第二,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一,答案多样化,很少学生能进行多角度得思考。
第三,挖掘新知识时,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四、正确扮演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了学生,教师必须对个小组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及时指导。比如在小组学习交流时出现冷场,教师要协调小组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给予纠正、指导、点拨;出现课堂持续混乱时及时调控。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只有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采用好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协调点拨作用,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