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右脑 2017-08-15 11:2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高中阶段要求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笔者也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问题教学的改革.
一、从理论体系上来分析“问题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从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人的问题思维是可以启发的,人的思维会在不断的启发中打开问题的“匣子,从而把思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完善、提高、巩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一验证??结论,把“问题教学”摆在解决困难之后最重要的位置,说明了“问题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个心理与生理的分析,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设计好“问题教学”的计划,进而实施“问题教学”的步骤.
二、从实践教学研究上来尝试“问题教学”
1.读透“三本书”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弄明白《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要求,因为它是数学海洋中的指向灯,弄清它指明的方向,你才能更好地去设置教学中的问题;还要读懂高中数学课本,只有弄清所教知识的内容,你才能更准确地提出问题;更要用好高中数学教师用书,它能为你创设教学问题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只有弄明白、读懂、用好以上三本书,才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基础.其次,新教材在数学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设置‘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所以教师对课标、课本、教参的理性把握是做好“问题教学”的前提.
2.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对将要传授的新知识进行分析与领悟,明确引入问题情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把这些任务在上课前准备好.才能推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一节,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这个函数,教师就不必再给学生讲这部分内容,更不必在教学中给这部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了.
3.安排好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不好理解的问题做上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有一位同学在预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一节时,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两个向量在做完加、减运算后为什么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向量呢?”我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把这个问题引入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学生明白了向量是一个矢量,它有大小与方向,向量在做完加、减运算后仍存在大小和方向,而实数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是它们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4.及时做好“问题教学”的总结工作
一节课讲完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课堂中同学未听明白的内容、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教师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为今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合理安排学生课堂位置
教师要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定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实现优生与中等生、学困生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这三类学生,这样教师就容易进行问题意识的尝试与解决了.
6.做好课堂问题的重组工作
当你带着写好的教案和设置好的问题进入教室,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时,当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进入知识的分析、解决过程时,你应该随时随地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适时调整你的授课进程,达到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笔者在讲授“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一节时,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练习第l题(练习第1题的两个小题分别为:①求经过两点A(2,3),B(-1,O)的直线l1;,与经过点P(1,0)且斜率为l的直线l2平分;②求经过两点c(3,1),D(-2,O)的直线l3.与经过点M(1,4)且斜率为-5的直线l4垂直)中的点P与点M的坐标好像没有用?”不少同学甚至当时在场听公开课的教师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因为刚才解题时确实没有用到这两个条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想,一分钟就后有了答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没有这两点就无法确定直线ι2与ι4的具体位置”从而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同学的提问虽然打乱了我的问题设置,却把课堂氛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这说明我的试验是有效果的.
7.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恰当地提出问题可以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能更加主动、更有兴趣地学习每一节课都尽量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使他们认真观察具体实例中反映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